返回

第四十七章 朕要做明君! (1/2)

“可是,比不得,朕就不争了吗?”

宋钦宗赵桓骤然质问道。

他在质问自己,也同样是在叩问群臣之心。

“不,朕还是要去争。”

宋钦宗赵桓坚定无比地确认道。

他向百官们挥舞了下拳头,神情一改往日里的怯懦怕事,而是严肃无比。

就好像一名弃笔从戎的书生一般。

他身上散发的不再是饱读诗书而蕴养出的谦恭秀气,倒像是一位踌躇满志的少将军。

“而今比不得,不代表日后也比不得。”

“今朝金兵南下掠我大宋,朕心中悲痛不已。”

“朕既为大宋天子,受天下百姓供养,就理应担当起大宋的江山社稷。”

“当内安百姓,外镇强敌。”

“百姓唤我一声官家,那就都是朕的子民。”

“朕,再也不想见到朕的子民流离失所,再也不想听到朕的子民痛哭哀嚎。”

此刻.

宋钦宗赵桓一手抚胸,脸上多有痛恨惭愧之色浮现,切齿痛恨道。

“朕意已决,抗金!”

“朕相信,当我大宋君民齐心协力将金兵赶出我大宋之后,朕亦有资格同诸天帝王一争金榜仙缘!”

言语间。

宋钦宗赵桓已是毫不掩饰他之心愿,眸眼之间锐利难当。

“不过朕也知道。”

随后,宋钦宗赵桓的语气又缓了下来,仿佛刚才的锐利作态只是昙花一现。

他缓缓言道。

“若是只靠朕一人,是做不成事的。”

“朕论文,不能治国安邦,论武,朕连马都骑不好。”

“可谓是一无是处。”

“如今社稷倾颓,百姓家破人亡,朕虽决意抗金,但却无计可施。”

“是朕,无能!”

“这抗金之重任,终究还是要拜托到卿等头上。”

这一番话,就严重了。

就是下罪己诏,也没严重到一无是处的地步啊。

而且。

臣子的功劳,最后不也是君王的功绩?

没有君王的支持,臣子就是有擎天之力,也难以施为。

更何况。

官家现下也不过是刚刚即位,江山糜烂至此,乃是太上皇之过,和官家并无关联,又怎能怪到官家自己头上。

眼见着官家自己把自己贬低成这样,群臣可不能全当没听见。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

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耿南仲当即出列下拜,高声哭喊道。

“官家何出此言?”

“官家乃天命所归,自当高坐明堂,为天下共主。”

“官家之位,乃是天意所属,民心所望。”

“古人曾有言曰,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内抚诸夏,外绥百蛮。”

“此为官家之天职。”

“至于文武之道,臣等即食君禄,这些当是臣等本分。”

“试问同僚,哪一个自幼或读文学策,或习练弓马,不是为了报效君王?”

“官家之所言,实在是让臣等情何以堪呐!”

不愧是文官。

几句话一出来,当真是声声泣泪,痛不欲生。

群臣纷纷跪下请罪。

“臣等无能,不能为官家分忧。”

宋钦宗赵桓并未因群臣的连声悲呼而有所宽慰。

他虽文不成,武不就,甚至耳根子还软,性子也因喜静而被人说成柔弱。

但有一点。

他一向以为得意。

那就是他有自知之明。

他确实是文不成,武不就,这是事实,得认。

不过,耿南仲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他虽然不行,但他可以选用出愿意报效君王的文臣武将。

这也是他一开始就有的打算。

“不,你们不是无能。”

宋钦宗赵桓双手虚按,示意众臣停止悲呼乱喊,摇头道。

“尔等只是勇于私斗,却怯于公战。”

“金榜乃天赐神物,其内的弹幕功能让朕获益良多。”

“老秦人世代相传的有些话,朕觉得很有道理。”

“公战有功,私斗可耻。”

“公战可为国取利,私斗却只能为国之害。”

言罢,宋钦宗赵桓问道。

“卿等,可明白?”

这一刻,群臣哪里还不知道宋钦宗想要说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四十七章 朕要做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