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1/2)

然而,事实上,韩变的军队数量极少,弓箭手则更少。

谢忆萱在心里默数估计个大概,韩变总共人数只有五百人左右,弓箭手大约不足百人。

韩变的兵力太少,而且又没有骑兵的保护。

敌人数量比韩变军队多得多,起码多两倍不止。

谢忆萱看得清楚明白,不免替韩变着急起来。

她一时忘记了自己是穿越过来的现代人身份,用双手围成喇叭形状,冲着韩变大声叫嚷,连连向他催促道:

“韩大将军,快命令士兵射箭,快,快点!否则就来不及了!”

这叫喊声,脱口而出,在韩变的队伍身后回响。

可是,没有人回答她。

她又叫喊了几声,还是没有人回应。

……

韩变博闻广见,思维敏捷,天资聪慧,领悟能力奇高。

八岁开始习武,十二岁跟随父亲上战场,二十岁带兵打仗。

他的力量超凡,能够空手与野兽博斗,与牛比试力量,能够把九头正在奔跑的壮牛拉得倒退。

他的聪明才智足以对复杂战场环境作出判断。

他在战场上,只需要听其声、观其形,就能准确判断出敌军数量多少。

辨其势,察其气,便知其战术技能、作战方式方法,便可预判胜负。

此刻,他虽然听见了谢忆萱的叫喊声,但并没有对弓箭手下命令立即射击。

他默默地看着敌人逼近,不停地变换手势,沉着冷静地指挥着队伍。

这时,韩变所在队伍两侧即刻各立起了数十根长长的竹竿。

竹竿顶端挂的不是旗帜,而是一串串印有人脸的面具。

面具呈金黄色,奇特怪诞,她似曾相识。

她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博物馆里的面具展品吗?

游客们第一次见到这些面具,都不由得发出“哇噻”的惊叹声音。

这些面具,呈金黄色,两眼鼓凸,呈柱状眼球,大大的鹰钩鼻和宽阔的大嘴。

两耳像戈戟状伸出,比起神话故事里的人物的招风耳还要明显,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金光乍现的面具,浮现在空中飘荡,不仅怪模怪样,而且妖气四溢,一股子杀气升腾,使韩变的将士们士气大振,一阵冲天的呐喊。

韩变大声命令:“快放箭!”

有那么一瞬间,前排弓箭手朝上方将弓拉满,密集的箭向天空飞奔,就像漫天飞舞的黑色流星划过天际。

一箭接着一箭,稍纵即逝,全都投向敌人的战马队伍里,结果使得敌人溃不成军。

敌军战马,脚踏沙场,倒成一片。

凄厉的马嘶哀鸣声,声嘶力竭,令人心寒。

被战马掀翻的敌人有的受了轻微伤,或者不碍事的,就立即站了起来。

有的还没有站起身子,就被后面的战马踏死或者踏伤,甚至被踢到旁边遭踩死。

仍在马背上的敌军,快速向前冲击,他们像一阵风,朝韩变军队刮来。

有的人身手矫健,就顺带将已经中箭落马而且还活的人拉上马背。有的被拉上马背之后,立刻抽出刀剑,向前方砍去。

敌人进行第一波次攻击之后,韩变手下的士兵通常会失去手中的长矛或者刀剑,甚至会陷入不可维持的混乱之中。

为了使自己做好近距离的肉搏战,韩变通常早早命令士兵们多备一把刀剑长矛在身边,以备在缺少之时没有武器战斗。

韩变冷静地望着敌人第一波次冲击之后,敌军在混乱中恢复了秩序颇感诧异。

他又看见敌人早先的人脸面具,不知何时被换成另外一种脸谱。

作为博物馆讲解员的谢忆萱,比较熟悉这种脸谱——面罩的黄金眉毛呈圆弧形状。

韩变的将士们见状,立即整齐向后转,背对着敌军,同时用盾牌挡住身后,身体跟着往前倾斜。

看上去像是一个人在背着一块盾牌的模样,呈一小斜坡状。

弓箭手们配合队形的改变,一只手将强驽挡在额头,似乎也是在当成盾牌用,另外一只手握着一把青铜短剑。

看样子,这是采取抵挡敌军可能放箭、投掷武器、或者战马冲击的方式。

果然,敌军因为死伤人数较多,第二、第三波次接着就加快策马速度,向韩变军队毫无顾忌地冲来,如一群洪水猛兽。

当冲到前面时,韩变的弓箭手们迈开敌人马匹的冲击力道,闪躲一旁,手握短剑往敌人马腿或者马肚上乱刺。

有的敌人马匹没有被刺中,就直接撞向后面步兵背上的盾牌。

因为盾牌较为光滑,使得本来重心不稳定的战马重重地摔在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