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 战守信心 (2/2)

兵才渐渐敢打敢拼,最终锻炼出能与后金匹敌之强军。我等文臣督抚虽掌兵事,但实际都是半路出家,对于舞文弄墨之事比征战更为熟稔,必不如历经战争磨炼的战将更堪当大任,如戚南塘俞志辅等中兴名将,是以有言选将必起于行伍。我纵观军中,唯有刘綎将军可堪大任,只可惜他偏师兵少,于阿达布里岗殉国......今之号称名将者,不过恃其弓马技艺,蓄养降夷为家丁,勇敢直前耳...所以袁主事到任后,务必要以发掘能带兵打胜仗给全军以信心的大将为要务,然后全力支持他,建立起完整的军官士官体系,之后才可与后金野地浪战,切记切记!”

“多谢熊经略指点,卑职记下了。”袁说到。

看到袁崇焕郑重其事地将要点记在小本上,熊满意地点了点头,以为后继有人,死后无憾,于是又给袁当场手绘一张从宽甸清河直到宣府大同的示意图,列出各要地关隘山脉水势,注明戍守先后事宜。熊细细讲,袁铿铿记。两人晤谈了一整天,不食不休,事尽而散。袁崇焕临走时,熊廷弼特别提到:他护送败兵乱民入关时,派把总杨伦刘得胜等,将由山海关解往广宁的十七万两饷银先行送回,但熊入关后再未见杨刘,故不知饷银下落,希望袁崇焕上任后代为追查。袁郑重地答应了。

此后,凭着一句“予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以守关”表现出来的壮志豪情,袁崇焕轻易地获得朝廷高层的青睐。就这样,从杨镐到熊廷弼,又从熊廷弼到袁崇焕,大明九边之首辽东镇的军事指挥大权,从一个文人的手里,又交到了另一个文人的手中。“书生持刀作笔使,文人岂知阵上略”,筑堡而守,用土建对抗胡骑还是最根本的抗金思想。殊不知,只要明军无法与后金野战,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任何方略都是空的。大明想要扭转局势,必须有一支军队能在野战中抗衡后金,否则,没有用的,做什么都挡不住关外虏骑的铁蹄践踏。

大明上下,正亟待着一个出群的将才,力挽狂澜,澄清宇内。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