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66章:传统艺术展风采 (1/2)

各位观众,今天我们来到一个特别的地方。李煜站在一座古朴的展馆前说道,这里正在举办一场传统艺术大展,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

这是文化部主办的一场盛会,主题是传统艺术的现代传承。作为特邀嘉宾,李煜要为观众导览解说。

林悦跟在后面拍摄,看着展馆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想这场直播一定很精彩。

首先为大家介绍这件作品。李煜停在一幅巨大的刺绣屏风前,这是苏绣大师王阿姨的作品,融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

屏风上绣着一幅山水图,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无不显示出匠心独具。

太美了!直播间的观众惊叹道。

这得绣多久啊?

现在还有人会这么细致的手工吗?

每一针都是艺术。李煜仔细观察着刺绣的细节,从构图到用色,都经过精心设计。尤其是这个云雾的效果,用了特殊的绣法。

李老师好眼力!王阿姨走过来说,这种绣法是祖传的,现在会的人不多了。

我看这个构图,有点像古代宫廷绣品的风格。李煜说,想起当年后宫里见过的那些精美绣品。

是有这个意思。王阿姨说,我参考了故宫收藏的一些老绣品。李老师连这个都看得出来?

略懂一二。李煜赶紧说。他发现自己又差点说漏嘴了。

继续参观,来到了一个陶艺展区。几位老师傅正在现场制作,拉坯、塑形、上釉,每个步骤都显示着精湛的技艺。

这位是张师傅。李煜介绍道,是景德镇传统制瓷第七代传人。

张师傅正在拉坯,双手在泥料上轻轻一捏,一个优美的器型就成型了。观众们看得入迷。

李老师要不要也试试?张师傅笑着邀请。

这个......李煜有些犹豫。他在御窑看过无数次,但自己动手的机会不多。

试试嘛!林悦在旁边怂恿,观众们都等着呢!

在众人的期待下,李煜坐到了拉坯机前。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的动作竟然很娴熟,一会儿工夫就拉出了一个小茶杯。

没想到李老师还有这本事!张师傅惊讶地说,这手法一看就是老行家啊!

运气好。李煜谦虚地说,心想这可都是在御窑偷师学来的。

正巧这时孙老带着几位专家走过来参观。看到李煜的作品,都连连称赞。

李老师真是多才多艺啊。一位专家说,不仅懂鉴赏,连制作技法都这么在行。

献丑了。李煜说,跟老师傅们比还差远呢。

孙老笑眯眯地说:年轻人谦虚是好事。不过李老师这手艺,确实有点意思。

继续逛展览,又看到了很多精彩的作品。漆器、木雕、金属工艺,每一件都显示着匠人们的心血。

这个铜器工艺很特别。李煜指着一件錾金花瓶说,用的是传统的錾刻技法,但图案设计很现代。这就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李老师说得对。制作者是个中年匠人,我就是想让传统工艺能适应现代审美。

直播间的观众都被打动了:

原来传统艺术还能这么时尚!

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看得我也想学门手艺了!

参观进行到一半,一位珠宝设计师找到李煜,想请他帮忙看看一件仿古作品。

这是根据故宫的一件金器复原的。设计师说,不知道还原得准确吗?

李煜仔细端详着那件金器。这种风格他太熟悉了,正是大渊宫廷的样式。

工艺很到位。他说,不过有几个细节可以改进。比如这个花纹的走向,古代工匠会这样处理...

他拿起纸笔,三两下就画出了改进方案。设计师看得目瞪口呆:李老师连这个都懂!

研究过一些资料。李煜含糊地说。这哪是研究,分明是亲眼见过的样式。

李老师。林悦小声提醒,您又差点露馅了。

习惯了。李煜苦笑,看到这些老工艺,就容易激动。

好在设计师光顾着研究图纸,没注意到他们的对话。倒是孙老若有所思地看了李煜一眼。

展览结束时,主办方特意请李煜做总结发言。

传统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他说,它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今天看到这么多匠人的作品,让我很受触动。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传统工艺,让它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这番话引来一片掌声。很多匠人都说,李老师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回去的路上,林悦问:您说得这么动情,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想起御用工坊的那些老匠人。李煜说,他们也是这样专注,这样执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