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回 平缘巧化浮争身 (1/1)

太尘宣保年间,婳城井纺之地,有一柔掩浸情之女,名唤苏怡是也。其自幼失双亲,孤苦常伶仃,仗七分才笔以抒胸,聊三分针指定牙介,日子也算过的去。

其本多愁良善属,莫求荣华富贵,不贪奢逞美局,唯愿惬得好郎君。但三担朝梳,终是空萦欢喜,颓叹道:“百己所思,勿若心耳之。”人有劝言,说什么岁月无心,惨把桃花落。这话入耳也罢,面来笑笑,独记里终难。

尘世之谓,漫欲如私星。灵犀之正,比沧海探花,开败两无缘,更甚惹茫茫。人间非炙忠盖义之属,安能慧其情之重。所谓至苦至净,至悲至喜,然也。

这日逢春夜雨,苏怡燃起油灯,坐于奁台之前。见她神色呆滞,脉脉有词云:“

黯雨深深,此心又向何方去。满庭冰絮,谁道无凭据。

烛上眉间,怎寂孤人旅。休思虑,痴簪未虑,虑虑空知虑。”她时常如这般,契者必痛心难表。

适逢芒种,裁启心意,打计做来鸳鸯镜,换得新妆照。于是清简而出,游寻于街门,约银七日获,乃归之。

待其期至,盼渊蠢蠢,匠家却告曰:“点鸳而色,鸯自无多。”苏怡乃问道:“您这是何意?”匠家道:“围木可雕,镜心还需颜料,只够孑鸳一只。这样吧!我就收您半价,如何?’苏怡凝昔相道:“命本这般,就随这造化吧。”匠家笑道:“姑娘莫叹息呀!百年之后,谁又不是孤人呢。况我见姑娘眉目清澈,自然能遇到个好郎君,不过时机而尔。”苏怡笑应道:“谢谢您的话,愿您平安吉祥。”

镜立于室,自云道:“孑鸳不鸯,却与我心,也算同病相怜了。”

苏怡常将心事诉与镜中鸳,不知多少朝夕。某日夜里,天降奇光,入镜而鸣,惊醒睡中人。掌灯查酌,感为近日多忧,衍生梦噩,便以继寐。

此光乃星月之灵精,令那鸳从镜中可出,化为人形。他心道:“今已为人,当为何患乎?”揆其自身来故,因镜框为李木方姓李,因孑鸳方称思鸯,李思鸯是也。度其神怪之诞,弗敢动迹于她心,乃归化镜鸳。

一曰真肠浪漫,一曰真聆挚还,惜若不此间。苏怡念己化镜鸯,李思鸳愿己共镜前,此盖乎缘也。

苏怡不解镜鸳之去,乃访匠家道:“您可知为何镜中鸳失?匠家道:“姑娘是不是经常擦拭?”苏怡允首,匠家笑道:“这就合情理喽!颜料总是要掉的。”苏怡恍然心道:“我岂会这般问?“匠家见苏怡讷神,乃问道:“可是需要再画上?”苏怡礼道:“不必了!我有些唐突,望您见谅。画鸳已去,那便顺其自然。”

物形风色,总有消枯之堕。这画鸳不必再说,说已是又来人。

苏怡不再对镜心倾,如此便再无可倾之处。李思鸯见她日渐憔悴,百虞讨欢之法,却无一始行。非也不行,乃因不知以何机相认,总于周招徘徊。

如此!鸳鸯见镜不见人,情心见镜不见鸳,启了镜鸳梦。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