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读过书认识字,在晋廷天生便超过95%的人,但正是因为读过书认识字,所以他们才更加的绝望。
因为他们面对得是横亘在了他们面前的《九品中正制》,在这套制度下,他们读书,识字,然后他们发现自己没任何阶梯,看到得只是出身决定命运。
这就就好像现代本科生占了总人口的3.69%,他们通过完整的学习来到社会上,却发现社会上的生产资料早就已经被他们的前辈给占领了。
他们的晋升通道,就好像越来越高难度的论文查重率一样,肉眼可见得变得不断狭窄,令人感觉到窒息。
当然,现代社会再卷,至少还有上升的渠道,但对魏晋南北朝那些寒门旁支来说,他们甚至连让他们卷的渠道都没有。
这让他们多么的绝望。
正是如此,面对着刘泰的回答,越底层的人就越是坚定,不论是底层的百姓,还是底层的读书人,所需要得绝对不是一个自己一眼就能看到头顶的天花板。
刘泰听到这话,继续道,“晋廷不好,对内不能安抚百姓,对外不能驱逐异族,是注定要被毁灭的,但我们这就必须要谈到下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复汉!”
刘泰说到这里,示意众人继续的讨论,其他的人,却也在这时候小心翼翼谈论起来:
“司马乃是刘姓,复汉岂不是理所当然之事!”
“我们现在乃是跟着汉国,若不复汉,难道还能复其他的国不成!”
“刘姓到底是国姓,若是不跟着刘姓复汉,那我们还怎么复兴!”……
很快,众人纷纷议论,谈论着,谈论着,却有人道,“刘司马您有什么高见!”
刘泰看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放到自己的身上,从容笑了笑,然后道:“高见当不上,只不过,我们大家都算阅读过《汉书》。
清楚知道自从始皇帝崩,高祖统一天下,王莽篡位,光武复兴大汉。
如今司马氏先指洛河为誓,后当街杀皇帝,乃天下最无耻之辈窃取高位,所以晋廷一统便迟暮,如今山河鼎沸,当是汉室三兴,取此天下!”
“司马您的意思是,这晋廷必备大汉所灭?!”众人听着刘泰的话,却有几分难以置信!
而刘泰此刻斩钉截铁道,“此事必然!复汉并不是我胡言乱语,随便说说的。
你们且想,为什么霸王纵横一世,却偏偏败于高祖,王莽一手遮天,却遮不住光武流星。
至少史书之上,每当天下统一却生民鼎沸之时,不都是汉家大兴,拨乱反正!
我华夏自从始皇称帝起,不全是这样的历史吗!
也许道路曲折,但历史上的汉字,不都是在华夏黯淡时闪耀吗!”
刘泰自然知道,接下来是五胡乱华,是整个华夏最黑暗的历史。
但眼前的这些人不知道啊!
而且就算五胡乱华,到底是匈奴汉国灭得西晋,刘泰的这套理论绝对也是能经历得起实践检验得真理。
至少在接下来一二十年,谁都不能否认这理论的真实性。
而刘泰所要做得,就是要先把汉室三兴,刘氏回归的名头先吹出去,成不成的不重要。
重要得是要让自己手下的人有信心,相信司马氏必灭,刘氏必胜。
也就只有如此,思想上才能完成真正的统一,也正是如此,才能统一众人的信念。
此刻,这时候听着刘泰话语的众人却面面相觑,有些难以相信刘泰的论断,
“司马的话是有道理的!”习主薄走出来,看着刘泰道,“但匈奴汉国,真的是大汉吗?!”
刘泰听到这话,不由深吸了一口气。
自己这套理论在正常情况下是没问题的,为了大汉而奋斗,至少在司马家掌权的这些年来,绝对是一个相当能让人舍身奋斗的口号,尤其司马家越堕落,那这个口号就更响亮。
但刘泰必须要直面一个问题,那就是匈奴不是大汉,哪怕匈奴自身不论是多么的标榜自己是大汉,但是在汉人的眼中,他们便是不是!
废话,如果他们是大汉的话,自己怎么可能跟着他们混,自己还怎么接手他们改革失败的遗产!
“只要是着汉衣,写汉字,说汉话,行汉礼,尤其他们所尊的国号为汉,那就是汉!”刘泰看着习主薄并没任何回避,“我华夏不看血统,我华夏看重得是文华。”
“那如果等到匈奴势力成长,终究露出了异族面孔,不再以汉自称呢!”习主薄面对刘泰却没后退,而是继续道。
“我乃景王之后,为大汉我可以九死不悔,若最终匈奴与大汉两分,我必然与之决裂。
但现在,我们的敌人是晋廷,我们的归属是大汉,我们的目标便是反晋复汉!”
刘泰看着习主薄,却是坦然表露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