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装作坊出来,袁老板带他们来到自己家里。
等端上茶水,袁老板就忍不住向白满川发问:“白生,你看我们的衣服怎么样?”
“衣服很好,做工细致、结实耐穿,”白满川认真的说。
他止住要说话的袁老板,继续说:“我有些问题,要先问问你……,”
“你请说。”
“你现在这个作坊是什么性质的?”白满川问
“我挂在街道办的名下,算是集体企业……。”袁老板有些惴惴的样子。
“你能完全做主吗?”白满川问。
“我能,每年我给街道安排三个人工作,上交一些费用,平时她们不管的。”袁水旺说着有些得意。
“那好,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情况,再说说我怎么能让你的库存都卖出去的办法。”白满川这会笑着对他说。
“好好,喝茶,先喝茶。”袁老板殷勤的添水。
白满川拿出崭新的工作证递给两位:
“我现在为社里办一项工作,这项工作是因为杂志要开展广告业务,”说到这里,他收回了工作证。
阿涛敏感的问:“你是说让他在武林杂志上打广告……,”
他思索着转向袁老板,“在这上面卖运动服,好像也对路,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袁老板点头,两人一起看向白满川。
“不急,等我讲完。”白满川也不解释,只是喝口水。
“杂志开广告,那广告卖给谁,谁在上面登广告能卖货……,这些是你要问的,也是杂志要问的,对不对。”两人点头赞同。
“那好,如果能搞清楚,什么商品登广告好卖货,那是不是广告就好卖了,生产这种商品的厂子也愿意来登广告?”两人点头。
“你们说,怎么能知道登什么商品的广告好卖货呢?”两人摇头。
“大学里面专门有教,国外的企业经常会用,……哦”
说到这里,他顿了下纠正说,“其实二十年代,也有国内教授用过这个方法,”
说到这里,他对着阿涛和袁水旺再次补充,“其实,你们也用过的……,”
两人瞪大眼睛,疑问凸出来……。
“呵呵,”他笑着问:“你们的电子表和衣服,出货价格是怎么定下来的?”
“进货价加一点利钱喽……,”阿涛说。
“衣服还有工钱要算上啦……,”袁老板说。
“进货价、进原料的价格、工人工钱、租房租档位、水电费这些都是成本。再加上利钱就能行吗?”白满川引导着说。
两人相互看看,觉得好像少点什么,却一时想不起。
白满川看他们望过来:“是不是还要比较一些别人的价钱。”
这下子,两人恍惚的点头。
“如果知道成本价钱、大概的利钱、和这个产品大家都定价,是不是就知道你的价格定多少合适。
这个方法就是市场调研,我就是要为武林杂志调查清楚,看这本杂志的读者,在杂志上看到那些商品的广告,会去掏钱买。”
袁水旺一时没明白,“那这和我买衣服也没关系啊。”
阿涛也没有反驳,只是问:“那等弄清楚顾客是不是想买运动服,就能决定是不是要登广告了。”
“等调研结果出来,最少也是两个月以后。”白满川说。
“……”两人无语的看着他。
哈哈哈,白满川看俩人的样子,笑着摆手:“别急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两人也许是习惯了他的说话,叹口气,不做声的拿起茶杯。
“你们知道这个杂志,每一期有多少人看吗?”两人喝茶不理他,白满川呵呵一笑:“每期发行量100多万本,读者300万以上。”
两人同时一滞,(没有发生呛水的场景,有些遗憾。)满是不相信的样貌。
白满川肯定的点头:“这个数只有少,不会多,我可以带你们去杂志社查数。”
“这……,这个是什么意思。”阿涛问。
“是不是调查的人越多,结果就越准?”两人点头。
“是不是看到广告的人越多,就会引来的顾客越多?”两人点头再点头。
“我把需要调查的问题,编成一张调查问卷,夹在这期杂志里面,这样的话,每张问卷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读者看见。”他说到这里,拿起桌上的报纸,正反面翻着向两人示意。
他们先是不解的看着白满川,想着他刚讲的话,慢慢的明了起来。
袁水旺试探的问:“你是不是想让我在这个……问卷上登广告。”
阿涛说:“对啊,这样子就有几百万人能看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