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产边缘 (1/2)

上城区里的一间华美别墅里,十几位中年人愁眉苦脸地围坐在一张圆桌前。

仆人和管家们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为他们端茶倒水。然而直到热茶摊凉,也没有一个人喝上一口。

又换上热茶,才终于有人开口说话,打破了沉寂。

“我早就说过不要弄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那帮屁民身上能有多少钱赚?现在好了,这么大的窟窿,怎么补?”

“你当初可是同意了这个计划的。”

“我同意是因为什么,啊?是谁信誓旦旦地保证,每年净收益能达到成本一倍多?现在呢,净亏九成!”

“说到底,是那帮刁民懒惰、笨拙、无赖,连每月9%的利息都还不起。”

“其实,欠债的大头还是那些小贵族。他们借得多,又喜欢赖账,我们追账也得看人家脸面,不好采取过激的手段。”

“还有教会!知道我们提供贷款,他们就拼了命地借,翻修他们那个大教堂,还有各地的教堂!本以为他们卖两波赎罪券就能还上钱,结果——”

“哎,打住,这不是我们能讨论的。愿我们得到宽恕……”

“资金链的断点已经补不上了。商会必须立刻收缩,否则有倾覆的危险。”

“说的容易,谁愿意把自家产业关掉哇?”

说到这,他们又沉默了。

这是加西诺商会的高层碰头会,他们几个董事都是大贵族,掌控着加西诺商会98%的产业。

两年多前,加西诺商会宣布提供有规模的借贷服务,商会只根据客户的资质来审议放贷额度和利息多少,对于钱款的用途则不过问。

刚开始,客户资质审查还能够正常运作,收入稳定、家境殷实、注重声誉的优质客户会被允许向商会贷款。更别提教会、贵族、商队这样偿还能力看上去十分不错的客户。

后来,想要贷款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来自平民百姓的小额贷款需求。那时贷款业务的营收不错,商会上下都觉得这将会是一个持续盈利的项目,便宽心地放松了审查。

小市民、手工业者甚至自由农民都可以贷款,只不过利息比较高,最高的能达到每月21%。

放宽的最初几个月,商会的流水就像是火箭一样窜上了天,每月都能够环比增长三成以上。增长的势头放缓后,流水逐步稳定,坏账、呆账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累积。

商会自查了原因,发现是审查标准过于宽松、审查人员良莠不齐,有很多都是违规放贷。什么收贿索贿、让亲友走后门、怠惰工作敷衍了事……不胜枚举。

将涉事的审查人员惩罚、处理之后,情况依旧没有好转。违规放贷屡禁不止,教会、贵族、平民拖欠应还款项的越来越多。

本来是放贷业务收利息来向其他产业输血的局面,反倒成了其他产业的利润必须得挪来维持贷款业务的资金链条。

商会能不能一口气宣布终止这项业务呢?至少在半年前是可以的。但现在坐在圆桌前的这几位觉得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只要教会和贵族们把他们那巨额的欠款还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半年怎么度过呢?好办,商会也去借点钱不就是了。商会派遣人员四处游说,让越来越多的贵族把他们的财富投入到这个“财富流动”项目中去。

当然,在向贵族们介绍项目时,商会的推广员只说了前几个月的辉煌成就,至于项目的苦难和风险一点儿都没提。

于是便勉强拖到了现在——该向后加入进来的投资方支付利息了。

商会可不像教会、贵族和平民那样可以赖着不给钱,这事关商业信誉,是商会的根本。

事到如今,商会的金牌推销员们已经出发去说服更多投资人入局并争取到原有的投资人们的谅解;而商会的董事们则要考虑开源节流,尽量把大窟窿填上。

放弃一些持续亏本的产业、变卖一些经营不佳的门面、从盈利的生意中压榨出更多利润来。

但是,谁来做这些事情呢?

亏本的产业虽然在金钱上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但是可以带来一些其他方面的“利润”;

经营不佳的门面随时有可能摇身一变,而成为火爆的市场,这是未来的机遇;

盈利的生意本来就是从各种税收、费用之中抠出来的,已经把各种成本压缩到了极限,很难再榨出什么油水。

对于董事们来说,这些都是自己手中的砝码,不仅可以带来财富,还能确保在商会和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寄希望于别的董事能够放弃自己的产业来拯救商会,这样自己就可以趁机扩张自己的权力。

这是在场所有人共同的想法。

他们都是老狐狸了,不可能猜不到每个人都怀揣着相同心思,所以当一个人挑明了“谁都不愿意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