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竟然税收翻了十倍,还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人才?这是怎么做到的?”赵新月不禁好奇地问道。
官员回答道:“陛下,飞鱼县近年来在陆县令的治理下,实施了多项开放政策,鼓励商家和百姓发展经济,同时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和吸引力。如今,飞鱼县已经成为周边地区的商业中心,繁荣景象前所未有。”
赵新月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这个陆县令,倒是个有能力的人。不过,飞鱼县毕竟只是个小地方,影响有限。京城才是我们大赵国的核心,朕更关心的是京城的经济发展。”
官员连忙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这一批飞鱼县送来的货物在京城又一抢而空,殿下您看是否.......”
“进!怎么不进!如今国库空虚,正是需要各方收入填补的时候。飞鱼县的货物既然在京城如此受欢迎,那就多进些,让百姓们也能享用到那里的特产。”赵新月果断地说道。
官员心中一喜,连忙应道:“是,陛下英明。臣这就去安排。”
赵月儿坐在闺房中,手中的信纸被她捏得皱皱巴巴。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飞鱼县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得如此繁荣。那些原本看不起飞鱼县的京城大商家,如今却纷纷表示要前往飞鱼县考察商机。
“公主,陆县令又送来了这个月的新衣,您看看是否合意?”宫女捧着一箱新衣走进来,打断了赵月儿的思绪。
赵月儿瞥了一眼那些新衣,心中却是波澜起伏。这些衣物,每一件都精美绝伦,显然是飞鱼县那些新晋工匠们的杰作。她忍不住想起陆杭那小子,心中更是恨得牙痒痒。
“这些衣物,都是飞鱼县送来的?”赵月儿冷冷地问道。
宫女低头回答:“是的,公主。这些都是飞鱼县最近兴起的织造坊所制的,听说他们的手艺在陆县令的鼓励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今已经能和京城的一些老字号相媲美了。”
赵月儿冷笑一声,将手中的信纸揉成一团,狠狠地扔在地上。
“好一个陆杭,看来他不仅让飞鱼县的经济腾飞,连这纺织业也给他搞得有声有色。不过,这又如何?京城才是大赵国的核心,这里的商机才是真正的无尽之源。”
她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眺望着远方的京城。
夕阳下的京城,一片繁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赵新月收到赵月儿的急信,信中描述了飞鱼县的繁荣景象以及赵月儿心中的不安和担忧。
飞鱼县,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县,如今却在大陆杭的治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她抛出的橄榄枝,也引来了诸多商贾的注意。
这对于京城而言可不妙,京城作为大赵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吸引着无数商贾的目光。如今,飞鱼县的崛起,无疑对京城的经济地位构成了威胁。
作为大赵国的皇帝,不应坐视不管。
赵新月觉得妹妹所言是无稽之谈,飞鱼县发展得越好,对她越有利,一个繁荣的飞鱼县将为大赵国带来更多的税收和财富,同时也会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她成为女帝才不足一年,龙椅还未坐稳,若不做出一些成绩出来,她如何对得起先皇的嘱托,如何面对天下百姓的期待?
京城表面看起来一片繁荣,但实则暗流涌动。商贾之间的明争暗斗,朝堂上的党派之争,都在无声无息中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赵新月将手中的急信放在一旁,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她不仅不反对飞鱼县的发展,反而要大力支持。
她召来财政部的官员,详细询问了飞鱼县的税收和经济发展情况,然后命令他们加大对飞鱼县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更多的贷款和优惠政策,以鼓励更多的商家和人才前往飞鱼县发展。
飞鱼县此时正是春意盎然,万物复苏。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陆杭正头疼看着桌上摆满的通行证,这些都是来自京城和其他地方的商贾们申请前往飞鱼县的凭证。飞鱼县的繁荣已经引起了整个大赵国的关注,无数的商贾都希望能够在这里分一杯羹。
飞鱼县已容不下这么多人了,必须得开发扩建,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需求。
“传我的命令,开会!”
会议室内,众官员齐聚一堂,宋师爷率先发言:“大人,是不是要商量扩地的事情?”
陆杭点了点头,“正是。飞鱼县如今的发展势头迅猛,居住的土地已经远远不够用了。我们需要尽快规划新的城区,以便吸引更多的商贾和百姓前来定居。”
“但是,大人,开荒扩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大家都经商,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商铺去参与这种看似没有直接回报的工作。”一位官员担忧地说道。
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