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人头涌涌,气氛却凝重如铅。
宣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下方,十几位文武重臣分列两侧,一个个神情肃穆,却又各怀心思。
原来,刚刚兵部呈上八百里加急军情:大宁边军在玉门关,与突厥铁骑发生了一场激战。
虽然边军奋勇杀敌,击退了突厥一万先锋部队,但自身也损失惨重。
消息传回大宁首都洛城,举朝震惊。
更让人愤怒的是,突厥可汗匈利,一面亲率十万铁骑,屯兵玉门关外,虎视眈眈。
一面派遣国师班布路,率领使团,大摇大摆地进入大宁都城,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议和条件。
班布路态度嚣张,言辞狂妄,狮子大开口。
要求大宁每年向突厥进贡黄金十万两,白银百万两,粮食百万石,布匹百万匹。
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大宁送去一千名精通各种技艺的工匠,以帮助突厥发展生产。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班布路竟然厚颜无耻地提出,要让宣帝的长女,大宁最尊贵的安宁公主,远嫁突厥,与可汗匈利和亲!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羞辱!
是可忍,孰不可忍!
宣帝当即召集文武重臣,商议对策。
御书房内,群臣激愤,争论不休。
“陛下,突厥狼子野心,贪得无厌,此等屈辱条件,万万不能答应!”
“是啊,陛下,我大宁乃天朝上国,岂能向蛮夷低头?”
“想让我大宁和亲纳贡,他们简直是痴心妄想!”
以二皇子外公,户部尚书周鼎为首的主和派,却持不同意见。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与突厥议和,以避免战火蔓延,生灵涂炭。”
他身后的一群文臣纷纷附和。
“周尚书所言极是,突厥兵强马壮,我大宁边军新败,士气低落,此时开战,实为不智。”
“陛下,小不忍则乱大谋,暂时的屈辱,不算什么,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还请陛下三思!”
大皇子的舅舅,镇北大将军武牧,闻言怒目圆睁,厉声喝道:“尔等一派胡言!”
“突厥蛮夷,茹毛饮血,与他们议和,无异于与虎谋皮!”
“我大宁将士,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陛下,臣请战!”
武牧单膝跪地,抱拳请命,声若洪钟,震耳欲聋。
他身后的一众武将,也纷纷请战,群情激昂。
“臣附议!”
“臣等愿为陛下效死!”
“与突厥决一死战!”
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争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丞相张启年,老成持重,刚刚一直默不作声。
此时,他缓缓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战与和,皆有利弊,不可一概而论。”
“不如先与突厥使团接触,探明其真实意图,再做定夺。”
众人意见不一,莫衷一是。
宣帝听着耳边的争吵声,只觉得头痛欲裂,心烦意乱。
就在这时,站在宣帝身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喜,低声禀告。
“陛下,大皇子殿下带着安宁公主,护国将军武敏,军器监正赵文元等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跪在地上,禀告道。
宣帝眉头皱得更紧了,不悦地挥了挥手。
“朕在这边和群臣商议军国大事,他突然带这么多人过来干嘛?”
“让他和安宁进来。”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显然对被打断朝议感到不满。
御书房的大门缓缓打开,大皇子李源率先走了进来。
他身穿锦袍,面容沉稳,目光坚定。
安宁公主紧随其后,她一身华服,明艳动人,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得意。
两人对着宣帝躬身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儿臣参见父皇。”
宣帝面色不善地看着他们,语气严厉地质问道。
“源儿,朕正在与众臣商议国事,你为何突然求见?”
“还有,你为何私自调兵封锁军器监?”
“又带着安宁在那边胡闹什么?”
大皇子神色一凛,正要开口解释。
安宁公主却抢先一步,噔噔跑到宣帝面前,娇声撒起娇来。
“父皇,儿臣和皇兄可不是胡闹!”
“我们是给父皇带来好东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