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地理位置特殊,其背后再没有旁的城关。
突厥在攻入雁门关之后,只要拥有足够的兵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接进入大乾内部。
届时,旁的北疆城关即便想要援助。
也是鞭长莫及。
牛继宗闻言,脸上便不免挂上了一抹嘲讽之色。
“突厥再怎么闹,也闹不到神京去,陛下自不会放在心上。”
“怕是在陛下心中,雁门关与无数百姓的安危,都比不得太子殿下的地位稳固来得要紧。”
如今雁门关已岌岌可危。
皇帝却连调遣周边城关,到雁门关中支援的命令都未下,想来怕是在打算着,让九殿下与雁门关一起。
灭亡于突厥大军的铁蹄之下。
可偏偏,若无调令,边疆诸城的兵马都不能随意行动。
他若是私自援助雁门关,恐怕整个牛家,都将被视为反贼。
想到这里,牛继宗长叹口气。
扭头望了一眼神京的方向,眼中满是怀疑。
皇帝这般为人处世,如何能带领大乾繁荣昌盛?
只望九殿下能够此战大捷,并成功夺取大权。
还天下百姓一个海清河晏的大乾。
……
与此同时。
皇宫,养心殿。
皇帝坐在养心殿的盘龙案后批阅着奏折。
在他身边,皇后身着一袭正红云锦衣裙,站在皇帝身边伺候着。
一会儿磨墨。
一会儿剥了水果,送入皇帝的口中。
这时。
夏守忠的手上捧着一只,白羽系红绳的信鸽,步履匆匆地走入了养心殿中。
在信鸽的脚上,还悬着一枚小指粗细长短的小木筒。
夏守忠先向皇帝行了一个叩礼。
张口道:“奴才给皇上请安。”
“雁门关那边有飞鸽传书送回来的消息,皇上可要瞧瞧?”
驯养一只信鸽,需要投入极多的人力物力。
甚至所花银两,可达千两白银。
因此,能用到飞鸽传书的,一般都只有极其紧要的军情。
在加上这封飞鸽传书来自于雁门关……
登时,皇帝便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抬头望向夏守忠,张口道:“快打开瞧瞧,究竟是出了什么事,竟用得着飞鸽传书这样的手段。”
得了令后,夏守忠这才取下了鸽子脚上的小木筒。
将其打开,取出了里面的纸条。
双手捧着,送到了皇帝眼前。
皇帝抬手接过纸条,低头看了起来。
纸条上,唯有一句话:突厥纠集十万大军,欲再攻雁门关。
十万大军!
皇上的眼中涌现了一抹诧异之色,眉头皱起,隐隐显出了几分紧张与凝重。
突厥、匈奴、鞑靼等异族,皆为北方游牧民族。
虽人数比不得大乾,却都身形魁梧、擅长骑射,只一人便能轻松敌过三名大乾将士。
上一回,异族如此大举进攻大乾。
还是三年前匈奴攻打居庸关,那一回朝廷足足给居庸关拨去了二十万将士,又牺牲了牛家两个儿子,与牛继宗的一条胳膊。
这才堪堪守住了居庸关。
这一回,若任对雁门关不管不顾的话,恐怕即便赵恒的实力再强,他也不可能守得住雁门关。
城关一破,恐将有无数百姓,命丧黄泉。
赵恒死不死,倒没什么打紧。
可若是一城百姓被突厥军屠杀殆尽,恐他的身上,便要背上千古骂名了。
正当皇帝考虑要不要派出援军时。
皇后也凑了过来,望向了那一张薄薄的纸条,当她看到纸条上的内容后。
不仅没有生出丝毫为百姓的担忧之情。
甚至在她的脸上,还挂上了一抹欢心雀跃的笑容。
好!
让这个九皇子总与她的太子作对。
如今突厥十万大军来袭,他便是铜皮铁骨,也得倒在突厥的铁蹄之下。
待突厥闯入大乾,万千百姓危在旦夕之时。
再由她的珠儿出面,领着几十万大军过去,将突厥强行镇压,届时,珠儿便可名垂千古,受万民之敬仰。
思忖一番后。
她行至皇帝身后,伸出纤纤玉指,为皇帝按起了肩膀。
并凑在他的耳边道:“陛下,这可是个好机会。”
“赵恒私建新兵训练营,造反之心已昭然若揭,若再留下去,恐会使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