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章:袁绍被打漏气了 (1/1)

上梁不正下梁歪,袁绍,还有他那些“精心”挑选出来的属下,终究还是为自己的贪婪和蛮横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总共才来了8000多“援兵”不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还强行接收“拯救”了10万多兖州百姓,正当一个个志满意得,数钱数到脚软,麻痹大意的时候,已经摸透了冀州军“工作规律”的华雄军全军上下打扮成流民的样子,一开始还很谨慎的以百十号人为一组分批渗透,后来发现所谓的安检形同虚设后,索性直接以千人为单位往里进。

等到两万步兵、预备役渗透完毕后,华雄军团直接在中军发动暴乱,一通乱杀后,直接攮死了何茂,蒋义渠匆忙领军败退,又被侧面迂回过来的骑兵第一师分多路狙杀,加之来到兖州后多行不义,惹得天怒人怨,不光是这些伪装的“假流民”,就连那些饱受欺凌和压榨的真流民也都参与进来,

五六万人形成一股股洪流,在别有用心的华雄军引导下,又把淳于导的“巡视组”5000人给冲击的七零八落。最终,3万华雄军、6万流民、数千冀州军残兵败将,呈现犬牙交错状态跌跌撞撞的经内黄、繁阳、阴安进入了魏郡境内。

这一下就杵到了袁绍的软肋。

袁绍自领冀州牧之前,冀州的州治所在就已经定在了邺城,和平年代这么搞当然问题不大,但和中央作对的时候,州治还在邺城的话就不太美妙了——位置靠前,容易挨打。

但是,州治随便搬迁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所以,袁绍只能选择不断的加固城防,调集精锐屯守。

如此一来,就把其他地方的兵力给摊薄了——那就只能搞重点防御。

魏郡作为“边境”,袁绍要“天子守国门”,在颜良文丑辅佐下,坐镇邺城,屯兵5万,城中粮草在断绝外援的情况下可以支撑一年,滚木礌石、箭矢弓弩更是不知凡几,都要爆仓了。

另一个重点防御地带便是黎阳,这里是真正意义的桥头堡,风险系数高难度系数大,所以,就交给了爹不疼娘不爱,籍贯不吃香人际关系搞不好的鞠义镇守,在这里吃着袁绍画的大饼,喝着西北风。

唯一的好处是袁绍给了不少人马,屯兵2万。

此外,常山国和赵国,作为防御并州方面的敌军前沿阵地,有3万人马驻守,总指挥是张郃。

虽然暂时和公孙瓒化干戈为玉帛,但不可不防,还在中山国和河间国屯兵2万,由名将高览负责。

“龙兴之地”渤海郡,由袁谭负责,屯兵1万。

——所以,也不能怪袁绍太抠,这么一分解,机动兵力的确不多了,只能拿一些预备役凑数糊弄一下。

之所以说华雄这一无心之举杵到了袁绍的软肋,是因为很巧妙的绕过了重镇黎阳,从侧翼直接打到魏郡的内部了。

无奈,猝不及防的袁绍只好从邺城以及各地抽调兵力分批过来围堵,同时勒令最近的鞠义抄上来扮演阻击部队角色,为其他友军部队围上来聚歼来犯之敌争取时间——总之,鞠义总是要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就是了,谁让你不是冀州人,还偏偏是凉州人呢……

……

……

“该死,对面就是华雄那厮的主力部队……”

看着对面枪口冲向自己的火枪手和若干名弓弩手,鞠义脸色铁青,喃喃自语。他是耿直boy,但不傻,好战但不会分不清形势。

只不过,未战先怯,本来就根基不稳,以后更是没法在冀州混了。

所以……只能拼了,拼着死一波炮灰,为后面的兄弟争取时间空间。

看上去对面人数不多的样子,而且,如假包换,拎着大斧的华雄也在阵中……难道说,是和大部队跑散了?

鞠义决定,冒险出击:擒贼先擒王,既然上天给了自己这个机会,就一定要抓住,力挽狂澜!

“鞠义……还真是个猛人啊,这就冲上来了……开火~”

看着望远镜中不畏生死嗷嗷叫着冲上来的冀州兵,华雄微微一笑,手中的大斧狠狠挥下!只在刹那间,500名骑马火枪手同时扣动手中的突火枪!第一队的火枪手设计完毕后有条不紊的倒退、装弹,第二队火枪手举起手中长枪,瞄都不瞄一下,便“砰”的一声开枪射击,

随后,第二队倒退,第三队如法炮制,如此循环往复……

此起彼伏的枪响声中,500发弹丸,在浓烈黑烟中呼啸着飞出枪口,密密麻麻的飞向怪叫着冲来的冀州兵!

“哎呀我艹!!”

“******!!!”

枪响的同时,冲在最前面的近百名先登部队惨叫连连,在各种咒骂声中,纷纷带血倒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二十九章:袁绍被打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