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邑像是一只受到过度惊吓的兔子一样瑟瑟发抖了几天后,发现张辽和张郃都没有针对自己的进一步行动后,淳于琼又觉得自己行了。
明明高邑只有7000多的残兵败将(自己的4000多人,亲弟弟战死与之势不两立的吕旷,收拢了3000人来投),士气低落,粮草不足,更是缺少守城器械和物资,为什么不一口气将自己灭了呢?
淳于琼当然不会蠢到认为这是自己“实力强大”或者张郃对自己还有一些同袍之谊的念想在内。
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兵力不足,暂时还做不到彻底吃掉和消化常山国和赵国,再说,身后还有中山国和河间国的友军部队。
所以,也只好“徐图之”了。
目前,华雄这厮估计还潜伏在西柏坡一带,张郃和张辽却在常山国和赵国进行大范围活动,黑山军的两个支队也摊牌了,还是华雄和张燕的人,甚至,在高邑附近,还有孙轻这个狗贼所部的身影……
但即便如此,淳于琼也不敢回到邺城向袁绍报道,“负荆请罪”。
且不说这惊弓之鸟的7000多残兵败将,骑兵缺乏,有没有逃回去的本事(即便是在孙轻王当的黑山军面前,也没有胜算),战事如此不利,心眼不大的袁绍不得找个出气筒?
不敢回,高邑又不是靠谱的固守之地,又当如何?
当然是……搬救兵了。
首先,将战事不利的所有罪责都甩锅给了张郃,声称正是他的不听号令,自作聪明的瞒着自己要穿插到西柏坡,结果才被人打的一败涂地,输了就算了,居然临难变节后,偷袭自己,才有惨败(事实,但不偷袭,摆明车马厮杀的话,淳于琼也是败局已定);
其次,给自己脸上贴金,伪造了惨烈厮杀后,歼敌数万(对手是裹挟了不少百姓和流民的黑山军,所以,数万人的规模也不算太夸张,虽然的确是注水的数字)的“辉煌战绩”,也算是让华雄头疼不已了。
第三,虽然战场上的表现很积极,但毕竟地域跨度有些大,兵力不足,再加上有张郃这个恬不知耻的家伙反水(又背了一次黑锅),虽然自己堪堪可以对付“区区”华雄,但还是比较吃力,希望主公速速支援。
锅甩完了,脸上的金也贴完了,信息也发出去了,
淳于琼就巴巴的在那里等信,祈祷在援兵到来之前,华雄不要有什么大动作,不然的话……真心顶不住啊~
瑟瑟发抖的淳于琼不知道,华雄此时表现的很是克制,并非是他想的那样战线太长导致的兵力不足,而是……在等待袁绍的援兵啊!
把淳于琼,把这常山国和赵国设置成一个血肉磨盘,将袁绍的有生力量一点点的消耗干净!
期盼援兵这一点,一点也不比淳于琼的差~
………………
邺城,袁绍看到了淳于琼的求救书信后,想骂娘,想杀了淳于琼全家。
这厮还不够给自己添乱的!
派兵支援你?派谁啊?谁能去啊?
河北四庭柱,张郃投降了,高览被卡在要塞里面了,颜良文丑已经被徐晃等人给拖住了,且不说还有多少机动兵力,这能独自领兵的将领,能匹配张郃……不,能匹配你淳于琼的将领还能有几个呢?
更可恨的是,你小子为了自保,为了甩锅,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了张郃,事实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自己摘得太干净了,那……张郃怎么办?他身后可是冀州派系,不论是文职人员还是武将,都觉得颜面无光啊~
说的这么直白,我还怎么和稀泥?还怎么“一碗水端平”?
而且,眼下正是和董卓开展一系列合作进行谈判的关键节点,谈判桌上能取得怎样的成绩,看的就是场下的表现。
淳于琼啊,你打的也太拉跨了,光是甩锅给张郃有什么用?董卓等人看在眼里,一定会借此开出更加苛刻的谈判条件,逼着自己在冀州,在其他方面让利更多出来!
所以……经过和冀州、原从的智囊团商量一番后,本来势如水火,明争暗斗的两派,居然“英雄所见略同”了。
第一,虽然双方都很鄙视淳于琼,但必须救。
第二,这事儿不能向董卓求助,不然的话,今后的合作只会更弱势。
第三,冀州世家必须无条件加大对袁绍的支援力度,因为目前掌握的情报看,张辽的背后,是有着并州世家参与身影的,这群包藏祸心的家伙介入后,一旦跟着华雄得势的话,冀州世家就要遭殃了。
这三点基本原则确立后,问题也随之出现:怎么救?
“主公,是要再来一次联合作战了,针对华雄的联合作战!”
沮授来了个抛砖引玉:“事关生死,他们……也应该有些觉悟了,谁都别想在一旁干看着不出手相助!谁都别想好过!!”
飞卢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