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 二十多年太子,一百多天皇帝 (1/2)

【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每逢唐德宗做诗赐予大臣和方镇节度使时,一定是命太子书写。】

【在建中四年,李诵二十二岁。发生“泾原兵之变”】

【李诵随皇帝出逃避乱,李诵执剑殿后。】

【兵变发生在40多天,面对叛军,李诵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敌。】

【确保了出逃的德宗的安全。】

【李诵是一个算得上文武双全的太子,在他做太子的生涯中,有一场最危险的事情。】

【即在其二十七岁那年,发生了郜国大长公主之狱。】

【德宗甚至动了废太子的念头。】

【郜国公主是肃宗之女,她与驸马萧升所生一女是顺宗为皇太子时的妃子。】

【郜国公主仗恃自己地位特殊,自由出入东宫。】

【她在萧升死后,个人生活放荡。】

【不仅与彭州司马李万私通,还和太子詹事李昇、蜀州别驾萧鼎等一些官员暗中往来。】

【甚至行行厌胜巫蛊之术。】

【德宗闻之大怒,因为事情牵涉到皇太子,德宗就立即将他找来,狠狠地批了一通。】

【李诵心中惶恐不安,只能仿效肃宗在天宝年间做太子时的故伎,请求与萧妃和离。】

【德宗因此萌动了废皇太子改立舒王李谊的念头,并且把时为宰相的前朝老臣李泌召入宫中商议。】

【幸亏李沁拼命劝阻,甚至详细列举了自贞观以来太子废立的经验教训。】

【分析了太宗皇帝对废立太子的谨慎和肃宗因性急冤杀建宁王的悔恨,劝他以前事为戒,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最终德宗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李诵的太子之位得以保全。】

【最终,郜国公主被德宗幽禁。三年后死去。】

【此事波及极大。】

【郜国公主的亲属受牵连者很多,她的5个儿子全部被流放岭表和边远之地。】

【郜国公主的女儿、皇太子妃萧氏也被杀死。】

【经过此次变故,李诵为人就更加谨慎了。】

【同时李诵为人政治态度谨慎,在做太子的这么多年里,只有一件事对着德宗发表了自己的真正看法。】

【那就是在贞元末年阻止德宗任用裴延龄、韦渠牟等为宰相。】

【德宗由于难得的长寿,在其统治的后期对大臣的猜忌和防范心加重,不再假权宰相。】

【使其身边的奸佞小人得到信任和重用。】

【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人更是小人中之最。】

【他们依靠德宗的宠幸,因间用事,刻下取功,排挤诬陷陆贽等人。】

【剥削百姓,聚敛财富。】

【使得他们的名声在民间和那些清官之中臭不可言。】

【但是迫于这些人最得德宗的宠爱,朝堂之上的大臣也是敢怒不敢言。】

【身为太子的李诵总是在德宗心情好的时候,从容论争,指出这些人不能重用。】

【最终,德宗还是没有任用二人为相。】

【因为此事,韩愈评价他“居储位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

【虽然这个评价不免有些溢美,但他阻止了二人为相确实也是大功一件。】

【除了这一件事情以外,李诵对于其他的事情,总是三缄其口,从不轻举妄动。】

【而且每逢他与德宗讨论正事,总是严肃有余,即使对皇帝身边亲信的宦官,也未尝假以颜色。】

【同时后世也认为,正是他的这种做法,才让他能够顺利继承帝位。】

【李诵虽然很少对朝政插手,但他身边也聚拢了一批很强的力量。】

【组成了一个以“二王”为中心的东宫政治小集团。】

【在其周围,有一批年富力强的拥有共同政治理想和**的成员。】

【这些成员当时都是知名人士,其中最著名的是刘禹锡和柳宗元。】

【虽然李诵的太子之位看起来稳固,但是多年作为储君的压抑,让李诵的身体也开始衰弱起来。】

【尤其是德宗年纪大了以后,行事更加善专。】

【李诵在四十二岁时突然中风,失去了言语功能。】

【此时的德宗也已入暮年,对儿子的病情十分挂念,忧形于色,数次亲临探视。】

【皇太子病重,很快传遍四方。】

【同年,德宗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皇帝和皇太子同时病重,使得当时的宫廷气氛凝滞。】

【第二年,德宗病重。】

【唐太子李诵却还是卧病在床难以前来陪侍。】

【德宗对皇太子思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三十八章 二十多年太子,一百多天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