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金芒破云,将北凉王府的演武场镀上一层辉煌。陈阳身着一袭素色劲装,身姿挺拔如松,在演武场中央,全神贯注地跟随武师修习基础拳法与步法。
这位武师乃是北凉军中威名赫赫的存在,一身武艺炉火纯青,且教学严谨,经验丰富。只见他身形矫健,出拳虎虎生威,每一个示范动作都力道十足、精准到位。口中讲解亦是清晰明了:“拳势,讲究刚柔并济,力从地起,借腿旋腰转之势,集全身之力于拳锋,呼气催力,方能拳出如龙!”
陈阳目光如炬,紧紧跟随武师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他天赋异禀,对武学有着超乎常人的领悟力。旁人需反复揣摩、苦练多日方能掌握的招式,他仅观摩几遍,便能心领神会,且初次尝试便能做得有模有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拳法愈发娴熟,拳风呼呼作响,每一次出拳、踢腿,都彰显出扎实的功底与飞速的进步,令武师暗自惊叹不已。
练习的间隙,陈阳常常独自静立一旁,眉头微蹙,陷入深深的思索。他深知,武学绝非简单的招式堆砌,其精髓在于对力量、节奏、时机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自身潜能的深度挖掘。而身负系统的他,更是意识到这是一条与众不同的武学之路。他不断思索,如何将系统的力量巧妙融入每一招每一式,让平凡的招式发挥出惊人的威力。这个问题犹如璀璨星辰,高悬在他的武学征途之上,吸引着他不断探索前行。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徐凤年悠然路过演武场。彼时,陈阳正沉浸在拳法的练习中,一招一式尽显蓬勃朝气,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专注。徐凤年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兴致,他阔步上前,爽朗笑道:“陈阳,许久未见你练武,今日陪我过几招如何?”陈阳抬眸,眼中闪过一抹兴奋与期待,毫不犹豫地抱拳应道:“能与殿下对练,是陈阳的荣幸!”
两人迅速摆好架势,一场精彩的对练就此展开。徐凤年久经沙场,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出手凌厉狠辣,每一招都蕴含着千钧之力与精妙的战斗技巧,或攻其不备,或声东击西,令人防不胜防。陈阳虽在阅历与经验上远不及徐凤年,但他凭借扎实的基础、过人的天赋以及无畏的勇气,应对得有条不紊。
他的招式虽略显稚嫩,却充满了锐气与爆发力。每一次出拳踢腿,都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拳风呼啸,令徐凤年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两人你来我往,拳脚相交,一时间,演武场上风声呼呼,尘土飞扬,引得周围的侍卫与下人纷纷驻足观望,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一番激烈的较量过后,两人各自收势,微微气喘,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然而,陈阳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在这场与徐凤年的对练中,他犹如一块干涸的海绵,尽情汲取着实战的养分。他逐渐领悟到许多在平常练习中难以体会到的实战技巧,比如如何敏锐地捕捉对手的破绽,怎样巧妙地利用身法与步法躲避攻击,以及在关键时刻如何凝聚全身之力,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这些宝贵的经验,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他在武学道路上前行的方向,让他对武学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学不仅仅是力量的比拼,更是智慧与技巧的较量,是一场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精准把握时机与节奏的艺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武师匆匆来到徐骁的书房,神色间满是兴奋与赞叹。他向徐骁详细汇报了陈阳的武学进度:“王爷,陈阳这孩子堪称武学奇才!天赋异禀不说,还勤奋好学,对武学的热爱与执着超乎常人。每次教授的内容,他总是能迅速掌握,且举一反三。假以时日,必能成为北凉的武学栋梁!”
徐骁听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目光深邃而坚定。在这乱世之中,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陈阳的出色表现,让他看到了北凉未来的希望之光。
沉思片刻后,徐骁转身对武师说道:“从明日起,为陈阳挑选最上乘的武学典籍,购置顶级的练功器材。另外,派人去请江湖上的几位武学前辈,务必请他们来北凉王府,为陈阳指点一二。我要让陈阳在武学的道路上,毫无阻碍地成长,成为我北凉的一柄利刃,守护北凉的山河百姓!”
武师领命而去,徐骁则独自站在书房中,眼神中充满了对陈阳的期待与厚望。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陈阳的出现,仿佛一颗闪耀的新星,照亮了北凉的未来之路。而徐骁,将倾尽所有资源,助力陈阳在武学的巅峰之路上,越走越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