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
...
明朝,永乐时期
时间悄然过去。
这一个月里,大明的发展?
不,大明没什么发展。
甚至连耕地的面积都没有半点增加,有些耕地还因为荒废整整一个月,而错过了稻谷的最佳种植时期。
不过好歹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嘛,大明百姓很是放心,因为他们伟大的美德皇帝向他们保证过,只要有他在,就饿不死大明的百姓!
而且这一个月的成效也是极其显著的。
在经过一整个月的辛苦耕耘,大明境内,只要是适龄的妇女,大多怀上了新生儿。
这群新生儿,必然成为大明的新兴力量。
皇宫
至于此时的永乐大帝朱棣,则是背着手满心焦虑的在大殿中来回转。
他是真的后悔了,之前牛逼吹大发了,给天下百姓发诏书,让他们不用管其他,安心当女娲,结果现在却是弄巧成拙,落得个极其为难的境地。
“先生,快教教朕该怎么弥补这个错误的决定吧!”
道衍和尚姚广孝笑着摇摇头,他缓缓踱步,开口道:“陛下想挽回局面,也并非是件难事儿。”
“若陛下愿意放弃声名,倒是可以学一学那些草原蛮子。”
姚广孝一语落下,恰如醍醐灌顶,朱棣猛然抬起头,目光炯炯的注视着姚广孝,他迟疑着开口道:“先生说的是,去找别国借粮?”
姚广孝笑的眼睛缝都眯起来来,他点点头,答案不言自明。
抢啊!能抢多少是多少,周边什么高丽啊,什么缅甸啊,不都是物产丰富之地嘛。
再不济,北方大草原上,那些蒙古部落的牛羊什么的,不也是极好的粮食替代品吗?全抢过来,度不过这个难关才怪呢!
不对,姚广孝不由自主的摇起头来。
连朱棣这蠢物都知道是借,他怎么不知道是借呢,就是借!
老子向一堆儿子借点东西渡过难关没问题吧?
嗯,没问题的。
至于如何借,这就不用他老头子操心了,这种事情当然得归永乐第一名将管,朱棣指定行的!
......
唐朝,调露年间
“啊啊啊啊啊——”
唐高宗李治扑在龙榻上打着滚,他不停的抱怨。
“媚娘,媚娘,朕的心就像猫子在抓啊。”
“这天道盘点什么时候才能再继续啊,朕真的是半点儿也受不住寂寞了......”
皇后武则天有些无奈,她站在龙榻边上,尽自己所能的宽慰道。
“陛下......就快了,就快了。”
这样类似的对话,在这一个月里发生了无数次。
不过说起来,她其实是很高兴李治能有这样的变化的。
因为......现在的李治好歹是有了些人味儿了。
她和李治二人也终于有了些平凡夫妻的感觉。
至少,不像之前的李治,那般的高高在上,像天神一般俯视苍生,将苍生视若蝼蚁。
虽然对于现在的李治来说,天下苍生依旧是蝼蚁,但至少,现在他将苍生当成了如同蝼蚁一般弱小的人了。
......
宋朝初年
宋太祖赵匡胤和赵光义此刻正在对饮,
赵匡胤搂着赵光义的肩膀,醉醺醺的道:“老二啊,其实大哥最中意的就是你!”
“若是你来继承大哥的基业,定然能够将大宋发扬光大!”
听到这话,赵光义瞬间酒醒,冷汗刷的一下就流下了额头,他连忙同样装作醉醺醺的回道:“大哥,你说什么呢?”
“你一定比二弟我活得长。”
赵匡胤眼中露出几分寒光,“那大哥要是死了呢?”
赵光义不假思索道:“那二弟就辅佐德芳统一中华,德芳可是个好孩子啊,咱们大宋有他这样的继承人,一定是能发扬光大的。”
赵匡胤很满意赵光义的回答,笑道:“那就拭目以待吧,不过话说,咱俩是真正的兄友弟恭,才不是那阴阳怪气的天道盘点说的兄友弟恭呢!”
赵光义急忙点头,“大哥说的对,我们是真正的兄友弟恭,那天道盘点肯定不会是我们!”
......
骤然,天穹之上突然异象翻滚,无数道紫气纷纷朝着一个中心点汇聚,随后轰然炸开,一行行犹如刀刻斧凿的金色大字赫然出现在了天穹之上。
【盘点历史十大美德皇帝!】
【你将看到绝代风华的慈悲心肠,你将看到亘古不变的不朽之爱,你将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