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两个月发展,产能暴增(8更求鲜花评价票) (1/2)

时间一转,已经是49年的3月份了,东野的军队早就南下,扑向黄河了。

3个月时间内,奉天兵工厂交付了2378支48式半自动步枪,全是7.92毫米口径的。

交付M3冲锋枪2400支,是11.43毫米口径的。

交付毛瑟98K步枪3966支。

各式子弹365万发,各式炮弹17万发。

整个东北的90家兵工厂加起来产量有多少?

200万发子弹,21万发炮弹,外加41万颗手榴弹。

可以说,一个奉天兵工厂,已经顶得上半个东北了!

而且他们3个月产出的枪支,足够给一个兵团增加不少自动火力。

野司、1兵团司令部,还有前面的几个纵队司令部,都先后发来嘉奖电报。

肯定奉天兵工厂的工作效率。

……

此时厂内会议室,除了一个容纳200多个干部的小会议室外,还有一个车间组长会议室,可以容纳2000人。

全厂大会的话,还没召开过,刚招满6万人,人员混杂,光是管理起来就很费劲了,全部召集到一起,厂内的喇叭广播都不够用。

“汇报一下各分厂产能情况。”辰安在经历了2个月的埋头苦干后,此时脸上略显疲惫。

枪械厂的张永海率先翻开面前的笔记本,朗声开口:“报告厂长,我枪械厂这边,已经顺利完成对大盘鸡轻机枪的仿造,以及两款高射机枪的仿造。”

“目前已经完成7.62毫米口径枪械统一改制,48式栓动步枪按照您的建议,已经取消生产。”

“目前产量如下:每月出产3000支半自动步枪,300挺大盘鸡轻机枪,120挺12.7毫米高射机枪,40挺14.5毫米高射机枪。”

辰安点了一下头,“你们要抓紧时间扩大生产,立式机床会优先保障给你们,高射机枪,给我改造成双联装和四联装的,可以加装在汽车和履带底盘上车载使用,供给军队的大口径重机枪,必须配备车轮挡板,方便运输。”

“是。”

装甲厂的赢昊笑着开口,“目前我们装甲厂,已经将T34坦克全面解析,但困于5000吨水压机只有一台,76.2毫米主炮没能打造,还缺少锰镍这两种矿石,进行熔炼装甲钢,倒是坦克发动机,我们已经造出一台样机,性能有80%。”

“锰矿我们已经在辽省找到。”

“兴安岭地区,也发现了镍矿,正在大力开采。”

“预计在6月份可以开始尝试铸造坦克,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从毛熊那边,用出口的100台立式机床,换到了2台100吨重的吊车,还有2台30吨重的起重机,以及一些锻造热处理设备。”

辰安点头,“这段时间多积累一些经验,我准备向上面申请,调遣100人前往毛熊的坦克制造厂进行学习经验,花一些学费也无所谓。”

“另外,你们的坦克履带,还有液压传动系统都要抓紧生产,坦克造不出来,能造挖掘机、推土机这些农耕机械也不错。”

“是。”

眼见前面说完,曾参开始接话,“火炮分厂这边,目前76.2毫米加农炮、85毫米加农炮都已经开始量产,产量分别在30门和20门,等我们的水压机多起来了,熟悉操作的人手上来之后,在年底之前,会有较大效率提升。”

“M30式107毫米迫击炮,预计在第二台水压机到位,也就是4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量产,60毫米和81毫米的迫击炮技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

“至于96式150毫米榴弹炮,预计要到年中才能出产了,我准备从前线借调两门美式105榴弹炮过来研究。”

“弹药厂呢?”

辰安的目光转向最后的黄杨,后者却是咧嘴一笑,“我弹药厂2万7000多人,目前月产各类子弹高达200万发,各种炮弹15万发,如果继续增加机械设备,我估计凭借我手头上的人手,最少能将这个产能再翻10倍。”

“哈哈哈”

看他信心满满的样子,在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辰安指着黄杨,“你们都要朝着增产的目标去奋斗,我告诉你们,不仅是枪械火炮坦克,最近我已经在着手汽车研发,在我的带领下,4缸103匹马力,8缸247匹马力,12缸600匹马力的国产水冷柴油发动机,已经顺利下线。”

“预计在年中之前,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卡车就能顺利下线。”

“到时候,咱们东北的交通,就要进入高速发展了。”

“哗啦啦”

现场掌声如雷,所有人都激动地拍红了自己的掌心。

——

PS:8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