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
在大军浩浩荡荡推过长江之后,野司的指挥部,已经朝着南面开始转移。
此时电台不断接收讯号,不多时一份电报就摆到了参谋长面前。
“哪来的电报?”总司令此时正在吃饭,看到参谋长正在认真阅读电报,忍不住好奇问道。
“奉天兵工厂发来的急电,辰安同志说,他想将我们从南方军队手中接管的38厂,也就是航空工厂,编入奉天兵工厂,成立一个奉天军工基地,由他统管,而且有新的航空技术突破,可以在年底之前,为我军造出第一款国产飞机。”
“哦?”
总司令顿时来了兴趣,“这倒是有意思啊,前脚他和东北航校联手上报,要我们前线部队和地下的同志,遇到航空工厂要第一时间缴获,保证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为我军建设空中力量,提供坚定有力的支持。”
“后脚就想吞下我们东北唯一的一家航空工厂,胃口倒是不小。”
参谋长顿时乐了,“那我们给他回电,让他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别痴心妄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不。”
总司令抬手拦住了他,“这小子不打无准备的仗,我听说那个可乐在毛熊境内卖得很好,第二批订单1000万瓶,3000万卢布的外汇,已经准备签合同了。”
“他既然有那个信心造出飞机,就让他去做吧。”
“有这一张电报纸在,就相当于他立下了军令状。”
“难道你还担心他接管了航空工厂不干正事?”
说着,总司令拿起电报纸就压在自己的饭盒下面,“告诉我的警卫员,这一张纸,不能丢了,等他辰安什么时候造出飞机,再烧了他的军令状。”
“是。”
……
此时的辰安,正带着一个连的人手,来到了奉天城外的山上。
“据可靠情报,这里有小鬼子当年留下来的一批航空设备,如果能找到,我们就能将目前的北陵航空工厂,恢复到抗战时期的规模。”
“最少也能生产活塞式飞机。”
“让我军拥有自主建造飞机的能力。”
“你们给我搜遍这一座山,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将这些设备给找出来。”
“是。”
辰安这边跟着爬到山顶,刚喘两口气,就听到山下传来张春激动地声音。
“首掌,找到了,有个猫耳洞。”
“里面藏着100多台设备,都用油纸密封,保存得很好。”
“真的?”
辰安快步来到山下,便瞧见山洞口这边,正有着战士,小心翼翼地抬着装备。
“做风洞试验的设备太重,调起重机来。”
“可是厂长,这没有路开得上来啊。”
辰安皱眉了一下,“那就命令沈阳机场,把他们的里2运输机给老子开过来,从厂内调集钢板,在这里给我铺设一条简易跑道,不用太长,600米即可。”
“是。”
辰安望着前面那几十吨重的玩意儿,觉得只有拆卸了才能分装运输,这些小鬼子是怎么把它们给运上来的?
看来还是系统在背后发力了。
里2运输机仿造的是霉国佬的DC-3,后者载重11.8吨,里2拉个10吨不在话下。
等辰安花了2天时间铺设好山上的钢板,准备运输后续的几台大型设备,这才收到野司的回电。
“首掌,野司电令,准许我们组建奉天飞机制造厂,并且成立奉天军工基地,有您出任基地负责人。”
“我看只要等咱们造出第一架飞机,上面就要再给咱们升一个级别了。”
已经是副营级待遇的刘恒,眉开眼笑。
辰安看着远处起重机吊着设备很顺利,心情也是一片大好,“瞧你高兴成这样,你老家是北河的,土地分下来没?”
“分下来了,我家三口人,我弟才十三岁,就分了我爹我娘的田,一共六亩四分地,我把津贴寄回去了,几十块钱,倒也够他们养活自己了。”
辰安点了点头,“你小子抗战的时候就跟着我了,一晃也有十几年了吧。”
“嗯,您刚当副团长那会儿,是42年了,那年我17岁,一晃这都49年了,我也24了。”
辰安背着手行走在山上,身上穿着一件军大衣。
“等这阵子忙过了,我给你放个假,回家看看爹娘,还有,找时间我给你介绍个单位的媳妇。”
“单位上的?那可不成,我老家农村的,条件不太好,家里也没牛羊,以前都是给地主打长工的佃户。”
“首掌,我能娶个乡下媳妇就行了。”
“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