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9】 奉军财神爷,王永江 (1/2)

【29】奉军财神爷,王永江

杨宇霆已经是绞尽脑汁。

但奉天财政厅的报告,依旧让他心急如焚。

他们的大帅已经太辛苦了。

杨宇霆尽可能的想给张学铭分担,可眼下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实属不易。

这还得益于,鞍山铁刚和抚顺煤矿成功回收,大大缓解了奉天财政的压力。

否则。

根本坚持不到现在。

张学铭沉思片刻,命令杨宇霆明日亲自前往金州,将辞官著书的王永江重新聘请回奉天,重新担任财政厅厅长,以及三省官银号督办。

“大帅,王先生已无心出山,老帅在世时多番诚邀,皆被拒。”

杨宇霆有些遗憾。

王永江,号称奉系军阀财神爷。

在他担任奉天财政厅以及三省官银号督办时,三省有过一段极尽富饶的时光。

奉系军阀的鼎盛,王永江功不可没。

张大帅本身就是半个文盲,改革军事教育机构,重用军校出身军事人才,扩充兵工厂,建立海军和空军,兴建葫芦岛港口和东塔机场的身后,一大半都有王永江身影。

在王永江坐镇财政厅那段时间。

不仅做到偿还一千余万元的地方外债和弥补了每年二三百万元的财政亏空。

更是做到还有一千余万的结余。

足可以见的。

王永江此人,管治财政能力有多出众。

就算是心高气傲的杨宇霆,在经济财政领域也得甘拜下风。

对王永江尊称一声,先生。

张学铭自然知晓,杨宇霆所说事情。

在半年前。

张学铭就找人打听过,想看看这位奉系财神爷,是否还建在。

正常历史轨迹中,王永江27年年底病逝于金州。

原本,张学铭没有抱任何希望。

可谁知。

得到的消息却是,王永江依旧在金州著书不说,顽疾也好了大半。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这无论是对于张学铭,还是奉军,都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从那时起。

张学铭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位财神爷请回奉天。

只不过。

后来因为事情太多抛在了脑后。

杨宇霆一提起财政问题,张学铭这才想起来,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张学铭并不担心,王永江会拒绝自己的邀请。

因为,张学铭有足够的信心。

王永江的许多理念,跟张学铭的想法都是极为契合的。

王永江跟随张大帅时,就主张三省闭关自守,增强实力,充实财富,储备人才,改革军备,认为这是不战而胜的万全之策。

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后,更是建议张大帅摒弃掉京津地区。

他认为京津地区就是无肉的骨头,谁夺到手都是无肉可食,远不如东北地大物博,有发展前景。

甚至多次提醒张大帅。

收回日军侵占之土地,惊醒张大帅奉军最大敌人并不是国内军阀,而是有蛇吞象之意的日军。

可奈何,当初的张大帅根本听不得任何建议。

更是为了获得日军出兵支持,许诺给日军许多好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战场。

最终,王永江心灰意冷便辞官回乡著书。

哪怕张大帅多次挽劝,王永江始终未归。

与张大帅的理念不合。

导致奉军失去了,这位才干丝毫不逊于杨宇霆的,超群绝伦的一位实干派人物。

但与张大帅理念不合,可同张学铭想法简直是一模一样。

如今鞍山铁矿,抚顺煤矿,大庆石油,生产量已经回归正常化,奉军急需这位财神爷回来坐镇。

很快。

张学铭就中东铁路问题,即将同苏军展开对话。

一旦中东铁路回收成功,下一步就是直指南满铁路。

两条铁路一旦顺利回收。

那就更需要一位精明善干之人,把持奉天财政。

杨宇霆何尝不知这个道理。

其实。

杨宇霆早在两个月前,就派人去找过王永江。

可惜依旧是被婉拒。

王永江托人带回的信里,就短短一句话。

“战端屡开,时局如此,财政亏损,永江已无法。”

张学铭听完轻笑一声。

看着摇头苦笑的杨宇霆,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29】 奉军财神爷,王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