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长征结束,大縂指挥的决策 (1/2)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主力行程数万里,涉过数十条大江、大河,翻越数座终年积雪的雪山,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进行大小战役、战斗近六百次,攻占县城700多座,冲破果军的围追堵截,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至此,长征结束。

不过,这只是对大縂指挥带领右路军而言。

经历长征后,部队减员十分严重,只剩7000余人。

这让大縂指挥很是无奈。

为了能够恢复部队的实力,随后召集了嘭縂等人进行了商讨会议。

经过大家的商讨后,集思广益之下,最终大縂指挥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便是派出一些信任的部下外出发展。

一方面是因为接下来内部的问题需要处理,这也算是一道保险。

另一方面是为了恢复部队的兵力,同时对这些干部的能力培养与考核。

他们能够从长征中活下来,每一个人都是我军的‘宝藏’人才。

日后必然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指挥人才。

如今内有果党的清扫,外有小鬼子的侵略,而且我军内部也出现了不少争斗,可谓内忧外患,让人担忧。

特别是经历了长征后。

待众人离开,大縂指挥不由望向嘭縂和徐縂,把想法讲述了一遍。

派出几个外出发展?

嘭縂微微一怔,思索起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经历长征的部队减员严重,恢复兵力是首要任务。

而左路军还未会师,从之前的联系来看,左路军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这让他对我军内部感到担忧。

哪怕最终斗争失败,分兵对外发展也算是一条退路。

嘭縂很快便明白大縂指挥的打算。

“这个想法我看可行~”

徐縂也点头表示认可。

“我同意~”

听到两人的肯定答案,大縂指挥笑问道:“人选方面你们有何想法?”

人选?

嘭縂脑中不由闪过几个人选。

“通过此次长征之行观察,我还真有几个人符合条件。”

按大縂指挥所述,这些人选必须忠于组织,不但需要拥有带兵打仗的能力,而且还需要有发展部队的魄力。

毕竟如今我军还面临着果军和其他军阀围剿的风险。

听闻此言,大縂指挥好奇地问道:“说来听听。”

嘭縂微微点头:“苏华,李云龙,丁伟3人在长征中的表现都很不错。”

“特别是苏华同志。”

听了嘭縂的话,大縂指挥脸上也不由闪过一丝笑容。

“早就听闻苏华同志不但有张飞之勇,而且还有诸葛之智,早就想见一见此人。”

“是的!”嘭縂微微点头:“13团虽然后面新组建,但这一路走来立功无数。”

“在湘江战役.......”

“还有在过草地之时,13团作为探路部队,为大部队.......”

听完嘭縂的讲述,大縂指挥笑着说道:“能入你老嘭的法眼,看来此人不简单啊!”

“哈哈哈.......”

徐縂也笑着附和道:“苏华同志的能力确实不错,我看日后必有将帅之姿。”

“我也推荐2人,孔捷和程瞎子。”

“2人虽然能力不太出众,但是对外发展有着一定的优势。”

大縂指挥微微一笑,点头道:“既然是徐縂推荐,那必须也错不了。”

“不过,一切都是要依靠事实说话。”

“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达一圈便一目了然。”

徐縂和嘭縂双双点头,表示认可。

说得再好听,最终也是依靠实力说话。

大縂指挥思索了一下说道:“通知他们下午前来开会,听听他们的意见。”

“好!”

两人异口同声地应道。

他们都非常清楚这是大縂指挥想要亲自检阅苏华等人。

随后便下去让人通知苏华等人。

.....

另一边。

10团炊事班。

此时的李云龙正灰头土脸地生着火,嘴里还嘀咕着叨唠。

自己虽然纵兵抢粮,但那也是为了部队,而且因为前面的部队把粮都征完了。

自己才不得了纵兵抢粮。

可没想到被撸成了炊事班的一员,成了背大锅的炊事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