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他们在高坪镇驻守了一段时间,县城里的鬼子并没有反扑,而是坚守不出。
看来县城里的鬼子已经被杨华和李云龙他们打得大伤元气,没有能力组织反攻。
而且八路军在各个方向都和鬼子处于相持状态,其他地方的鬼子也没有能力派兵增援,所以这里的鬼子也无奈选择和杨华他们相持。
两军的战斗算是在短时间内停止了。
杨华这才去李云龙的临时团部感谢李云龙:“李团长!这次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合作真是愉快,仗也打的真是痛快。”
李云龙哈哈大笑:“谢什么谢!为了革命打鬼子是我们独立团理所应当做的,跟着杨华你们打仗,就是过瘾!不过真的要谢的话,你那些好装备多给我们整点就是!”
杨华也笑着回答:“没有问题,我们现在根据地地盘扩大了,我这边的兵工厂也会扩大,后面少不了给你们补寄武器弹药。”
“那自然是好,你小子可要说话算话,不然我老李可不能依你。”
…………
八路军战士们也都欢呼雀跃,为这场胜利而感到自豪。
然而,他们也清楚,鬼子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残酷。
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将鬼子赶出中国,保卫自己的家园。
李云龙他们见鬼子暂时没有反扑的打算,也就撤回了他们自己的驻地。
而杨华组织战士们在高坪和固凤两镇开始修筑永久性的防御工事。
战士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搬石头、运木材,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神情。
杨华亲自在现场指挥,他不断地提醒战士们要注重工事的坚固性和合理性。“兄弟们,这工事可关乎着咱们的身家性命,更关乎着百姓的安全,绝不能马虎!”
在修筑工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材料短缺,战士们就四处寻找替代品;技术不足,大家就一起琢磨研究。
参军前有建筑经验的战士成为了修建的主力军,他们带着不会的战士,手把手地传授技巧。
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战士们没有退缩,披上蓑衣,继续奋战。
雨水混合着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下,让他们几乎睁不开眼睛,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工作。
他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战略相持阶段,在高坪和固凤两镇修筑起铜墙铁壁,保卫身后的根据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防御工事初见雏形。
高高的碉堡、深深的壕沟,构成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此时,县城里的鬼子虽然坚守不出,但也在暗中观察着两镇的动静。
他们试图派出小股侦察部队打探情况,但都被杨华他们警惕的哨兵发现并击退。
杨华深知,虽然目前局势相对稳定,但不能掉以轻心。
他加强了战士们的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很快杨华他们就将旋风寨、高坪镇和固凤镇三个战略节点的防御工事打造完成,将里面一大片的村庄置于这三个战略节点的保护之中。
因为高坪镇离鬼子控制的县城最近,属于根据地最前沿,所以杨华他们把这个根据地用高坪命名,叫做:高坪根据地。
杨华他们的团指挥部也搬到了高坪镇,一营主力人员随团指挥部驻扎在这里。
部队的重火力也优先布置在高坪镇,以抵抗县城里鬼子可能的进攻。
二营主力人员在营长于展熊的带领下驻扎在固凤镇。
而相对而言旋风寨现在处于根据地的后方,背靠着大山,比较安全。
杨华他们就把高坪根据地的重要设施,后勤仓库等都设置在了旋风寨。
因为一营和二营的主力人员都已经前出驻防,腾出了一些住房,杨华准备用来扩展兵工厂。
高坪根据地形成以后,政委陈云峰的招兵工作就非常好开展了。
他很快就又招募了足足两个营的新兵。
陈云峰把他们分散到旋风寨、高坪镇和固凤镇三个地点加紧训练,争取早日形成战斗力。
在旋风寨安顿下来的原来赵家屯的乡亲们,也安排了一部分人返回赵家屯,恢复村里的生产。
同时杨华他们组织根据地里其他村庄的乡亲们,前往旋风寨学习他们先进农业生产经验,然后发给他们优良的庄稼种子,把高产农作物推广到整个根据地。
农业工作一推广开,只要种出一季粮食,根据地就能在实现自给自足的情况,还能给其他八路军的队伍提供军粮。
跪求收藏,一朵鲜花、一张评价票,感恩各位大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