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四章 建立学校完成整编标准团建设【新书求收藏鲜花月票支持】 (1/1)

大教员和二总指挥与杨华、高仁勇又深入探讨了这种新武器的量产和装备计划。

他们强调,要尽快让更多的战士用上这样的好枪,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杨华和高仁勇郑重地表示,回去后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首长们的期望。

这次总部之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的决心。

返回旋风寨兵工厂后,杨华和陈云峰召开了全体兵工厂人员会议,传达了大教员和二总指挥的指示,同时正式任命高仁勇为兵工厂厂长,全面负责兵工厂的管理和研发工作。

完成了兵工厂的事情,杨华又想着需要建立学校,接收整个根据地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系统的学习知识。

但是因为还处在战争年代,局势还不稳定,其他地方不是很安全,而身处大山深处的旋风寨就要相对安全很多。

所以杨华和陈云峰一起和乡亲们又开始动手修建学校。

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会木工活的负责进山砍伐木料,运回来加工成房梁、房柱等。会石匠活的负责就地取材,开采石料,会烧瓦的搭窑烧瓦……

杨华和陈云峰不仅亲自参与劳动,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乡亲们也都热情高涨,纷纷主动投入到学校的修建中。

他们有的干完手中的农活,还要到学校工地加班。

大家都希望能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学知识学文化,仗总有打完的那一天,日本鬼子总有被赶走的一天,那时还需要这些祖国的花朵,建设我们的新中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的雏形逐渐显现。

虽然都是就地取材的极简风格,但是总能挡风遮雨。

很快这些崭新的教室里就传出了朗朗读书声。

而旋风寨这个名字很明显已经不合时宜了,需要改一个名字了,行政区划也要改成镇。

于是杨华就让陈云峰酝酿一下,给旋风寨改个什么名字。

陈云峰再三思考,最终决定给旋风寨改名为:晨光镇

“晨光镇”这个名字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象征着旋风寨在经历变革后,如同清晨的阳光一般,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从地理位置来看,此地是每天整个根据地最早迎来阳光的地方,“晨光”二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

而且,对于镇上的居民而言,晨光代表着一天的新起点,寓意着大家在新的镇名之下,能够开启全新的生活,追求美好的未来。

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也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充满了希望和朝气,为整个镇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晨光镇”一名与之相得益彰。

这天新建成的晨光镇广场上红旗飘扬,新三营的入列授旗仪式正式开始。

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排列着整齐的队伍,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豪。

杨华走上主席台,庄重地将旗帜授予新三营营长郭兴。

郭兴接过旗帜,用力挥舞,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激昂的口号声。

杨华高声说道:“同志们,新三营的成立,标志着我们的力量更加强大。我们要牢记使命,英勇作战,保卫我们的家园,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战士们齐声回应:“坚决完成任务,保卫祖国,保卫人民!”

授旗仪式结束后,新三营正式成军,杨华的部队也正式迈入满编标准团,总兵力超过1500人。

实战才是练兵的最好途径,杨华在思考着选择适当时机,对鬼子控制的县城发起争夺战。

而且八路军和鬼子的暂时相持时间已经很久了,不管是八路军总部还是鬼子的总部,都想打破这种状态。

八路军想夺回更多的失地,建立更大的根据地。

而鬼子的大本营也想着打破这种局面,他们在中心城镇集结兵力和物资,准备再一次发动攻势,一举击溃八路军等抗日武装。

而此时大教员的《论持久战》发表,给八路军今后的作战指明了方向。

战士们深入学习领会其中的战略思想,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根据《论持久战》的指导,杨华带领部队坚持先稳固防守,绝不盲目与鬼子进行大规模正面冲突,而是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不断骚扰敌人的后方,破坏敌人的补给线。

配合八路军总部巩固前期战略防守取得的战果,争取早上把鬼子打到不得不战略保守,我们好进入《论持久战》中的第二个阶段:准备战略反攻。

跪求收藏,一朵鲜花、一张评价票,感恩各位大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