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是听到不如看到来的令人深刻。
实际看到车间运转方式,张学铭才明白。
枪械跟枪械之间的制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M1加兰德是运气不错,有韩林春留的后手。
因此能实现短时间规模量产。
但MG34,强行打造生产线,也就开2个生产线就到极限了。
想要量产,目前难度很大。
“现在我们有的设备,要是30天内能修改制造半自动枪械,直接基础上改。”
“可改造时间超过30天,直接更换重建。”
“时间就是金钱。”
思考了片刻,张学铭沉声道。
超过30天的改造,完全没那个必要。
有那个钱跟时间,去米国、日耳曼购买直接能生产的设备会更便捷。
即便MG34通用机枪,是三四年后才研发成功。
不过日耳曼现有设备,略作修改也能量产了。
重点是,MG34之外,张学铭还有枪械制造图。
德十卡重机枪、捷克造ZB26轻机枪。
ZB26轻机枪所需要的生产条件不高,张学铭不担心量产问题。
可MG34跟德十卡属于同类。
要是无法量产MG34,意味着也无法量产德十卡。
因此,如果有需要,跟米国、日耳曼购买制造设备,张学铭在所不惜。
张学铭也有这个金钱实力。
帅府的10万金条,奉天城各个富豪留下的资产。
都被张学铭给收刮了。
目前就连张学铭自己都不知道,奉天的财富达到了怎样恐怖的程度。
至少米国跟日耳曼再怎么狮子大张口,张学铭也能将能生产MG34的设备用钱砸回来。
“我知道了大帅。”
韩振国沉声回应张学铭。
然后,韩振国给张学铭介绍炮厂。
炮厂的话,生产线就多了。
光是车间,就多达36个。
制造的火炮种类,囊括了迫击炮、野山炮、榴弹炮等诸多类型。
不过张学铭却不是特别满意。
制造种类多,却没能力制造120毫米的重迫。
张学铭可是很清楚,未来主流迫的口径。
因此,张学铭让韩振国放弃制造210毫米火炮,而是增产120迫。
未来时代主流的迫击炮,集中在80毫米跟120毫米之间。
因为火箭筒的诞生,会让很多火炮失去本来的作用。
不过150毫米迫,张学铭没有放弃。
根本原因,是奉天部队机械化程度不够高。
未来主流重炮,后勤跟不上部队运输,那是资源浪费。
这意味着,团级重炮,用150毫米迫击炮作为替代就很不错。
念及此,张学铭心中计划越发清晰。
想清楚后,看向了韩振国。
“种类在精不在多,否则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37毫米平射炮、75毫米野山炮继续生产。”
“榴弹炮的话,留105跟150毫米就行了。”
“而且,你可以想办法仿制日耳曼的榴弹炮。”
“【日寇阵营】的火炮很垃圾,仿制了也没什么用。”
张学铭要说兵工厂最大缺陷,就是量产【日寇阵营】火炮。
这太令人失望了。
【日寇阵营】火炮是个什么玩意儿啊?
送给列强都嫌占地方。
“我明白了。”
韩振国对张学铭的决定不敢怠慢,赶紧记住。
其实韩振国本身也跟张小六提议过,仿制【日寇阵营】火炮没必要。
可张小六坚持要仿制啊。
他韩振国虽是兵工厂负责人,也忤逆不了张小六,只能继续产【日寇阵营】火炮。
还好,张学铭不是张小六,简直就是老帅再生,何等高瞻远瞩。
终于是能不继续量产【日寇阵营】火炮了。
.
继续视察兵工厂,张学铭最终让韩振国带自己去枪弹生产车间。
“现在工厂主流枪弹是什么口径?生产线分部呢?”
张学铭盯着韩振国,直言不讳。
“大帅。”
“不管口径,固定生产线是十条。”
“主流口径子弹,集中在7.92、7.6、12.7之间。”
“产能的话,基本上一年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