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果然是咱的好儿子! (1/2)

试炼镜上,一行行字迹缓缓铺展,如同穿越时空的画卷,将朱玺的过往一一呈现于朱元璋的眼前。

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回溯,更是对一位皇子成长轨迹的深刻剖析。

“朱玺生于皇家,贵为太祖之子,自幼沐浴在父皇朱元璋的宠爱之中,他的人生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深宫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这段文字缓缓流淌,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出朱玺幼时在宫中嬉戏的无忧身影,那份纯真的快乐仿佛也感染了他,让这位帝王久违地展露了慈父般的笑容。

画面流转,朱玺的身影逐渐长大,从皇宫的温室步入了更为广阔的平亲王府。

府邸依山傍水,富丽堂皇,与皇城仅一墙之隔,这不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是无数人心生嫉妒的源泉。

“珍宝盈室,府邸巍峨,十岁的朱玺,已拥有了世人难以企及的荣耀,却也悄然在兄弟间种下了嫉妒的种子。”

然而,荣耀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

随着年岁的增长,朱玺似乎渐渐迷失在了这份过度的宠溺之中,行事愈发不羁,名声也随之受损,从昔日的宠儿变成了众人眼中的笑柄。

“纨绔之名,传遍四海,臣民或叹息,或嘲讽,更有那心怀叵测者,将朱玺视为可欺之辈,不再将他视为威胁。”

目睹这一切,朱元璋的眼神变得复杂而深邃。

他意识到,自己给予朱玺的宠爱,虽让他享受了无尽的荣华,却也无形中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

曾经的他,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可以护朱玺一世周全,却未曾料到,世事无常,百年之后谁又能保证一切如初?

经过试炼推演,朱元璋对大明未来的命运有了更深的洞察,对朱玺的处境也有了新的理解。

他开始反思,真正的保护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而是教会他如何在风雨中自立,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宫廷斗争中保全自己。

低调与隐忍,才是生存的智慧。

此刻,再看朱玺的韬光养晦,朱元璋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赞赏。

在赞赏的情绪中,朱元璋对朱玺有了更为震撼的认识。

这孩子,尚处青春年华,却已洞悉世事,其心智之成熟,非寻常之辈所能及。

治国之才,似乎已隐约显露,未来,他若以君侯之姿,又将如何引领大明走向新的辉煌?

朱元璋的心绪随着推演画面的流转而起伏不定,目光紧紧锁定于那虚拟的场景之中。

“自幼浸润于荣华富贵,却无心那至高无上的储君之位,及至十二岁时,他被封为平亲王,领命镇守丰台镇。”

“丰台镇之地,自古便是外族纷扰、局势复杂之所。”

“初至彼处,朱玺面对的是虎视眈眈的异族势力,巧妙运用智慧,派遣使者穿梭于各部落之间,以言辞为剑,以利益为饵,实施分化瓦解之策。”

“同时,朱玺暗中布局,实施连横之计,将那些强大的部落拉拢至麾下,逐步构建起一张庞大的联盟网络,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疆域,巩固统治。

“岁月流转,在朱玺的精心治理下,丰台镇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族侵扰逐渐平息,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一片繁荣景象。”

推演至此,画面骤然而止,留下朱元璋一人沉浸在深深的震撼之中。

他的双眼圆睁,仿佛要穿透虚无,捕捉到更多关于朱玺的奥秘。

“游说?联盟?”

这两个词汇在他心中回荡,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不仅仅是策略,更是大明开国之初,先辈们用以抵御强敌、开疆拓土的制胜法宝啊!

回忆往昔,大明初建,国力尚弱,正是在文臣的游说之下,方能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站稳脚跟。

刘伯温和李善长,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屡建奇功,为大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功绩之显赫,智慧之卓越,早已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而今,通过这推演之术,朱元璋竟在朱玺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这份相似的智谋才学,怎能不让他感到惊讶与震撼?

难道,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大明再次拥有了一位能够引领国家走向强盛的智者?

朱元璋的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期待。

“这是……”

即便试炼的余波已平息,朱元璋的心中依旧激荡着难以平复的震撼!

朱玺竟在治国之道上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才华!

二十出头的年纪,正值青春年华,朱玺便已被委以重任,封侯一方。

这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而今,朱玺竟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便展现出与刘伯温、李善长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