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整个皇城内外,一片沸沸扬扬。
奉天殿内,一场场短暂而神秘的会面接连上演,被召见的公子们带着满心的疑惑与不解,悄然离开。
他们的脸上,无一不挂着困惑与迷茫。
夜色虽已淡去,但皇城内外,依旧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
被深夜召见的公子们,带着一脸茫然,他们的离去,反而让这桩怪事成为了朝野上下热议的焦点。
“父皇深夜急召,又匆匆放还,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徐辉祖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揣摩,他的智慧虽足以应对朝堂风云,但此刻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
相国府内,李善长亦是彻夜未眠,他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此刻正凝视着窗外初升的太阳,心中五味杂陈。
“陛下此举,非比寻常,莫非是在试探我等忠心,或是另有深意?”
他喃喃自语,却也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而那些年轻的大明公子们,更是议论纷纷,他们或惊或疑,或忧或惧,各自在心中揣测着朱元璋的用意。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心绪难宁。
随着天际逐渐明亮,朝臣们纷纷踏入皇城,准备参加那例行的早朝。
他们的步伐虽稳,但眼神中却难掩疲惫,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召见,如同一场无形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大明官场。
朱标缓步前行,耳畔回响着周遭细碎的低语,心中也是一阵悸动。
他深知父皇的每一个决定都蕴含着深邃的考量,往往能决定国家的走向,乃至无数人的命运。
然而,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召见,却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往日的常规,让人捉摸不透。
朱标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脚步,侧目望向身旁的徐辉祖,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询问与求助。
徐辉祖此刻也显得颇为无奈,他轻轻摇头,眼中闪过一抹同样的困惑。
两人虽未言语,但那份默契与理解已无需多言。
随着文武百官陆续步入奉天殿,大殿内的氛围变得异常凝重。
朱标与徐辉祖各自归位,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呼吸声和衣袍摩擦的细微声响交织在一起。
海清和云奇分别立于九阶之下,神色比以往更加凝重。
自从察觉到陛下可能对他有所猜疑,他便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
昨夜之事,更是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陛下的举动似乎越来越难以捉摸,连他也感到陌生。
海清心中暗自思量,除了继续关注六剑奴的查探进展,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推测潜入者的身份上。
他心中隐隐期盼着,那不过是金刀护卫的一次偶然行动,而非更深层次的阴谋。
然而,在这愈发复杂的局势下,即便是这样的奢望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大殿之内,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群臣皆是一言不发,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奉天殿内的沉寂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所取代,百官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不解与惊疑。
大殿的每一角落都似乎回响着同一个疑问:陛下何在?为何迟迟不现身?
起初,是零星几声低语,如同夜空中微弱的星光,但很快,这些声音,形成了难以忽视的波涛。
官员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目光不时地投向那扇紧闭的殿门。
“陛下此举,实属罕见。”
刘伯温轻抚长须,眉头紧锁,语气中满是不解。
“是啊,自登基以来,陛下勤勉治国,从未有过今日之变故。”
李善长附和道,眼中闪烁着疑惑。
就连素来以冷静著称的海清,此刻也难免心生波澜。
他偷偷抬眼望向那空荡荡的殿门,心中暗自揣测,难道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变故发生?
正当殿内气氛达到顶点,几乎要爆发之际,云奇突然拿出圣旨。
“传陛下圣旨!今日早朝取消,百官离散!”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死寂。
随后,是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呼声,百官们面露愕然,难以置信地望着云奇,仿佛听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消息。
“早朝取消?”有人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这……这怎么可能?”
更多的人则是直接表达出了自己的震惊与不解。
李善长等重臣率先回过神来,他们迅速整理好情绪,恭敬地行礼应命,其余官员见状也纷纷效仿,但眼中的震惊之色却难以掩饰。
待到云奇离去,百官们才如梦初醒般陆续起身,但他们的步伐却显得格外沉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