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试探朱玺,看你能装多久? (1/2)

朱玺心中猛地一颤,当宋濂二字跃入耳畔,记忆的尘埃似乎被轻轻拂去。

诚然,按照府上幕僚的评估,宋濂在当今朝野之中,并无任何过错,即便是在朱玺穿越前所熟知的大明时代中,也一直非常谨慎。

称他为沧海遗珠,亦不为过。

然而,朱玺的记忆深处,却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画面。

当大明版图稳固,四海归一之际,这位看似平凡无奇的宋濂,竟提出了仁政,想让太子朱标以仁爱之心统治大明王朝。

这似乎没什么错。

可此议一出,竟意外地获得了太子朱标的青睐,两人仿若伯牙子期,一拍即合,却不知这一决策如同暗流涌动,悄然改变了朱标的命运轨迹。

朱标因此举,渐渐给身体的负担达到了极限,气血虚弱,乃至最终早逝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试想,若无宋濂之言,朱标或许能像朱元璋一样推行严厉政策,从而更顺畅地接过大明江山的重担,避免亲力亲为而拖垮自己的身体。

而他若能稳坐龙椅,大明或许能延续更久的辉煌,不至于在短短数代间便身染重疾。

从历史的宏观视角审视,宋濂的一言一行,无疑是在改变一个明君和国家的未来走向。

正因如此,朱玺对这个名字格外敏感,不得不说,宋濂是一位拥有远见的大才,可惜,朱标太过听话,太过勤政,太过想好好的治理国家。

此刻,听闻宋濂竟被皇帝突然下旨告老还乡的消息,朱玺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波澜。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玺不禁疑惑重重。

难道历史的轨迹已悄然改变?

他反复思量,只觉一切似乎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悄然加速,那种突兀与不合时宜感,让他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疑虑。

宋濂之事,犹如晴空霹雳,毫无预兆地降临,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黯然退场,更像是历史长河中某个微妙平衡的失衡。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朱玺喃喃自语,眉头紧锁,试图从纷杂的思绪中理出一丝头绪。

正当他沉浸在深深的困惑之中时,门外传来了一阵轻盈的脚步声,紧接着是皇宫内侍那特有的温和嗓音。

“传陛下口谕,召平亲王朱玺即刻前往奉天殿觐见。”

这突如其来的召见,如同又一枚石子投入朱熹本已波澜起伏的心湖。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召见,更像是预示着某种重大变故的临近。

“奉天殿……”

朱玺低语,目光闪烁,心中暗自揣测。

那个曾无数次在梦中勾勒的宫殿,此刻却成了他必须面对未知挑战的战场。

此去奉天殿,或许将是他人生轨迹的一次重大转折。

整理好思绪,朱玺缓缓起身,尽管他努力维持着往日的从容,但那份深藏于心的不安却如何也掩饰不住。

随着内侍的引领,朱朱玺步出府邸,踏上了前往奉天殿的路途。

马车缓缓行驶在宫道上,他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心中却是一片翻江倒海。他不断提醒自己,必须保持冷静,随机应变。

……

皇城之巅,奉天殿内。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穿透窗棂,凝视着远方巍峨的宫殿群与精心布置的御苑,心中思绪万千。

自那神秘试炼镜进阶之后,未来之景愈发清晰,让他洞悉了朱标性格变化的根源,并果断采取了行动,将毫无过错的宋濂赶出京城。

然而,朱标在朝堂之上屡屡提及的仁爱之论,早已让他深受其害,很难再有所改变。

这位本应继承大明江山的储君,却越发的伤感,令朱元璋不禁暗自叹息,心中既有忧虑和不甘。

他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让朱标明白,自己的身体才是大明能够长久的基础。

直接让他放假在家?

虽能快刀斩乱麻,却易引发朝野动荡,更可能激起朱标的逆反心理,加深他对儒学的执着。

继而,他又联想到试炼镜中预示的另一种可能——让朱标前往边疆历练。

朱元璋摇摇头。

朱标身为储君,肩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若长时间远离政治中心,恐将错失学习治国理政的良机。

改变朱标之路,既需雷霆手段,又需润物无声的智慧。

或许,应该寻找一种既能保持其接触政务,又能让他在实践中领悟真谛的方法,方能逐步引导他走出迷雾,成为真正能够担当大任的帝王。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内,眉头紧锁,心绪难平。

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上古圣君,还是近世霸主,无不是兼容并蓄,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