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姨家的房子生在半山腰上,这里排着密密麻麻的房子,从走廊上就可以看到别人家的房顶。
家里摆不下太多的板凳,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夹好菜,把房间里的那张床当做凳子使用,那是红姨他两口子的床。
吃完饭后大家都统一的把碗放到那个已经装了一大盆碗的盆里,虞小一谨记虞城的教导,不管事大事小,都要出手帮忙一下,他也想得出红姨家和自己家一样,碗不是吃一顿洗一顿,而是吃了一大盆之后一起洗,这样可以节省洗涤剂。
可想到人情世故这块也要做到位,于是就说:“红姨,我帮你洗碗吧。”
红姨也只是尴尬的笑笑。原本都不打算洗的,可能是碍于面子,有客人到家里来,看着这么一大堆没洗过的碗,说出去,不知道自己的脸面往哪里放?终于还是端了一锅水架在电磁炉上。红姨一直拦着,虞小一一直没能出手。
那时正值高考结束,六七月份的季节,实在太过闷热。加上坐了一天的车,虞小一感觉全身都黏糊糊的。又是在这封闭狭小的房间,更是让人热得难耐。苍蝇更是不停的叮咬,从山上斜吹下来的风都从房顶上掠过去。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愈加困难。
晚上的时候,大家都只是尴尬的坐着。红姨也只是简单问了一下小一家里的事。张红在问到小一叫你给了他多少钱时,小一只是缓缓低下头去,然后又抬起头来看着红姨的眼睛:“我老妈给了我400块,他们说没钱了,叫我打电话回去,他们会发转给我的。”
小一最后也没说了啥,此时一直望着他背的那个书包,那是他初一的时候上学,书包背带断了,同学送给他的。到现在已经陪了他六年。在去红姨家的前一个晚上,虞桥保把书包的拉链修好了,又用针把背带牢牢的重缝了一遍。里面装着一件衬衣,一条裤子和一双鞋。
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懵懵懂懂就到了这里。以前说话做事都是大人们做主意,他们说不行就是不行。而现在,他感觉到自己说的话在父母心中越来越有分量,父母不再有那么多反对,而是表现出理解与支持,这让他有点猝不及防。
两个四十多岁的大人,两个19岁的孩子(小杨还没下班),一个16岁的初中生。两张床,大的一张,由几块板子搭成,够睡三个大人。小的一张也是有几块板子搭成,宽度不到一米三,停放在外边的走廊上,走廊是用墙围着的,墙上装了窗户,床尾还堆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什么瓶瓶罐罐这类似的。
张红叫杨星和他们一起睡在里边那张床上。可初中生还是有点叛逆,他可能认为自己都这么大了,还和父母睡在一起,不丢人才怪。于是和虞小一两人一起睡在外边的走廊上。
虞小一从来没受过这种罪,自己虽然是农民出身,也刚从农村走到大城市,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在农村的家里,他有自己的卧室,宽大敞亮,里面总是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还有扑鼻的桂花香。光是自己卧室的大小就超过了这间屋子加上外面走廊占地面积的总和。
闷热、汗水、脚臭、苍蝇好像全部集中在走廊上一样。窗户又不能打开的太大,此时外边下起了毛毛雨,山风不断地刮进来,会直接把雨带到床上。
虞小一轻轻把窗户开了一个口,然后把头凑上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一下外边的凉爽。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的,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房间里一个人都没有。杨星去上学了,张红和杨忠去工地上了,他甚至不知道小杨回来过没有。
醒来后,他只是坐在床上发了一会儿呆。不久后话就响起了,是张红打来的。叫他如果饿的话,可以煮点面吃,等下午杨星回来的时候,和他一起去买菜。
没等杨星回来,下午5:00他就去店里了。尽管店主叫他点来上班,他还是想早点去,给人留下个好印象。
虞小一始终把虞城的话牢记在心中。要懂人情世故,要会来事,勤快一点,不要让别人觉得你偷懒。尽管他觉得这样奉承不是他的作风,读了这么多年书,觉得自己不是那种阿谀奉承的人,始终觉得自己很优秀,总是高人一等。可自己也明白,这里不是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毕竟虞城在外打拼了这么多年,说的话,总是有一些用处的。虞小一一进去就不停的夸老板娘,她孙子长得可爱。平常不擅长和人打交道,遇到这种情况的,着实让人尴尬。
走进店门的那一刻,虞小一已经提前设计好了一个笑容。这时只有老板娘和她女儿在店里,虞小一像他们打完招呼之后,就赶紧上去帮忙。见到老板娘在剥大蒜,就上去边和他一起剥大蒜,一起聊会儿天。然后又去外面收拾了几桌客人吃剩下的餐具,抹了几张桌子,他感觉到确实挺轻松的。一个月开2700的工资,原来是2600,后来老板娘对张红说,看那小伙子一副笑脸,所以就开到了2700,他不知道的是站在张红后面的那个小伙子早就提前设计好的笑容。尽管工资有点低,但可以供饭吃,住所的话就回张红家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