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林夜竟然没打。林夜看到留言时都懵了:你又不是没我的手机号,我没打给你,你就不能打给我吗?再说了,有事儿不能直接说事儿吗,非得打电话说?退一万步讲,“有事”后面加个逗号你能死啊?话说的不清不楚的,谁能想到你是真的有事儿啊?
第二场聚会,林夜更是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看到周小富在QQ空间里晒高三同学聚会的照片,他在下面评论道:“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没人告诉我?”周小富回复说:“班级群里面发了呀,你没看到吗?”林夜弱弱地回了个:“我不在群里。”周小富回复说:“等会儿我把你拉进群里。”可是不知道周小富是转头就忘了,还是压根就没打算拉林夜进群,林夜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周小富邀请他加入班级群的通知。
所以,等到过完了年,林夜看到网上有人说:“只要认真留意就会发现,其实人家都有在聚,只是没叫你,你不属于人家那个圈子里的人。”他当即特别的感同身受,不仅转发到了QQ空间里,还忍不住凄凄惨惨地想到,可能他真就不是人家那个圈子里的人吧,既然挤不进去,那就不要想着往里面挤了,即使牛绍峰像是安慰他似的在下面评论了个“其实都一样”,也没能改变他那先入为主的想法。
***
尽管同学聚会一次都没去成,之后的好几年里也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去县城跟胡纪伟小聚一下,但是联系到了那些高中同学,林夜的生活多多少少还是起了一些变化,至少他的QQ空间里变得比以前热闹了很多。
那时候,无论有事没事,林夜都喜欢到QQ空间里刷存在感,最常做的是写说说分享日常生活的琐碎,偶尔还会发表一两篇伤春感秋的日志怀念过去,或是转发一些搞笑的语录和文章,QQ上加了那些高中同学之后,经常有人在他的说说和日志下面发表评论,有时候高二的那几个哥们儿甚至能在评论区里聊起来。眼见大家这么捧场,他很快心思活泛地写了个系列短文——《我们这些人》,以告别青春的名义抛出一些别人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希望能吸引来更多的浏览和评论。然而写之前想得很好,写出来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他在五天的时间里写出了七篇文章,却仅仅只有一篇《那一晚,我们说起的女孩》的表现还算不错——
《那一晚,我们说起的女孩》
如果几个男生住在一起,聊天时不谈到女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和胡纪伟他们住在一个宿舍,我们却很少会聊到女生,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
高二的一个晚上,不知是谁提起的头,胡纪伟他们六个人很自然的就聊起了二(1)班的女生,然后就有人提议大家都说说自己认为班里哪个女生长得最漂亮。起初他们每说到一个女生,其他人就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那个女生哪里长得好、哪里长得不好看什么的;等到有人说是唐春晖时,意见出现了惊人的一致,其他人都如梦初醒似的纷纷附和称是。这让我想起了当初文超说范鸟长得好看时的情景,当时围着一大群男生,却全都只有点头赞同的份儿,没有一个人说半个不字。只是关于唐春晖,我只知道班里有这个人,却直到毕业也没弄清楚到底是哪个女生,所以当时自然什么都没说。他们六个人按年龄排论兄弟时虽然没算上我,但是有什么集体活动却总是算我一份,那次也没例外。等到所有人都问了一遍之后,他们问我说:林夜,你觉得咱们班谁长得最漂亮?其实我特别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传了出去这种事情很难说的清楚,但是既然问到了我,我也不好不回答,就不太干脆的说:班长吧。好像是陈明越接了一句:林芳芳吗?我说:嗯。我当时并没有想太多,现在想起来才感觉他问的有点问题:老三你什么意思?不是林芳芳难道是杨文全?哥们儿我可没有那么另类的爱好。接着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你怎么会喜欢她呢?我没有回答,因为这个实在说来话长。
在上学的时候,几乎在每个班里,我都会遇到一两个自己心仪的女生,说好听点这是出于爱美之心,只是要说完全没有邪念那就太抬举我了,但是说我有什么不良企图我又有点冤枉,我个人觉得,自己对她们是九分欣赏加一分爱慕,也就是这么回事儿。第一次见到林芳芳时,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她,直到很多天以后,才恍然大悟的想到之所以觉得她面熟,是因为她长得像极了我在初中见过的一个不知道姓名的女生。那个不知道姓名的女生是我初三复读那年见到的,她当时应该是初二的学生,所以我并不认识;我只记得自己每次见到她都感觉惊为天人,她那清丽脱俗的气质绝对是我生平仅见。我这个人的判断很容易被感情误导,然而,即使我那么喜欢林苹和范雨佳,即使林苹和范雨佳也各自拥有一种独特而出众的气质,即使我在心理上毫无疑问的更偏向林苹和范雨佳,却还是不得不承认,若只论气质,林苹和范雨佳都被那个女生比下去了。林芳芳的气质虽然和那个女生截然不同,但是她的相貌却跟那个女生至少有八分相似,我对她的好感也就由此而来。
我以为那天晚上的事情说说就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