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昏君秦二世。 (1/2)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第二任皇帝,秦始皇最小的儿子,是个十足的昏君,仅仅在位三年【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207年在位】,就将秦始皇亲手缔造的大秦帝国分崩离析、快速灭亡,自己也落得被手下人杀死的悲惨下场。

我们先说一说秦二世当上皇帝的过程:

秦二世,姓赢、名胡亥,是秦始皇嬴政最小的儿子。他少年时跟随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秦朝的律法。【中车府令是皇帝的侍从车马队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驭马车,职位至关重要,只有皇帝绝对信任的心腹才能担任这一职务】。

从古至今,做父母的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最小的儿女特别疼爱。秦始皇也不例外,对最小的儿子胡亥格外喜爱。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多次巡视天下游山玩水。

公元前210年10月初,秦始皇命令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管理国家事务,命令左丞相李斯等人陪同自己再一次巡游天下。秦始皇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巡游是最后一次。胡亥喜欢游山玩水,听说父皇要出去巡游,立即拜见父皇,说道:“父皇离开都城巡视天下,一路辛苦,孩儿我愿陪伴父皇一同前往,一来可以侍奉父亲,二来可让我见见大好河山,请求父皇答应孩儿的请求”。秦始皇听后高兴地说:“皇儿既然愿意陪同父皇一同前往,父皇答应你的请求”。胡亥高兴地跳了起来,然后趴在地上叩头谢恩。秦始皇带着李斯、胡亥、赵高及其随从官员乘坐车辆离开了国都咸阳开始巡游天下。

11月初,秦始皇及跟随人员到达了云梦,向着九疑山遥拜祭典葬在那里的舜帝。然后来到长江边上,当地的官员早已准备好数艘大船。秦始皇及其跟随人员乘坐着大船顺着长江东下,观览藉柯,再乘坐着大船,经过丹阳、钱塘江、到达浙江边。因钱塘江波涛汹涌,秦始皇及其跟随人员便乘坐着大船向西行驶了一百二十里,从富阳与分水之间的狭窄处渡江。秦始皇及随从人员登上会稽山,祭祀禹帝,遥望南海,秦始皇命人立下一块巨大的石碑,且在石碑上刻上文字,歌颂大秦帝国的功德。然后起驾返回。

第2年7月,在返回的路上到达平原津时,秦始皇病倒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他深知自己即将离世,便安排后事,亲笔给皇长子扶苏写诏书说:“皇儿见诏速回国都主持葬礼,在咸阳安葬”。秦始皇将诏书封好后交给赵高,叮嘱说:“速派使者赶奔边关将诏书交给扶苏”。赵高说:“臣下速去办理”。赵高还没等把诏书交给使者,秦始皇便在沙丘平台去世了。【这里做一下说明:秦始皇因实行严刑酷法,长子扶苏多次劝谏,秦始皇大怒,让扶苏离开咸阳到镇守北部边塞的大将蒙恬那里做监军】。左丞相李斯考虑到皇帝没有立太子,在外地突然去世,恐怕各位皇子和天下百姓发生变故,便封锁消息,不发丧告。将秦始皇的尸体放在能调节冷暖的凉车中。派一名官员坐在秦始皇生前所乘坐的车内,让秦始皇生前最宠信的宦官在车的两侧陪同行走。每到一地,有人向车内献上饭菜,官员站在车外奏报事务与以前一样,坐在车内的官员接收并批阅奏章。只有李斯、胡亥、赵高及受宠幸的五六名宦官知道内情,其他人都以为秦始皇还活着。

当初,秦始皇对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十分的宠爱和信任,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镇守北部边疆;让蒙毅在朝中参与商议国事,秦始皇称蒙氏兄弟为忠信大臣,所有高级将领及丞相也没有敢跟他俩一争高低。秦始皇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强且精通刑法,便提拔他担任中车府令,并让他教小儿子胡亥学习律法。赵高和胡亥朝夕相处,建立起深厚的友情,胡亥非常喜爱赵高。

赵高以前曾经犯下大罪,秦始皇派蒙毅进行审理,蒙毅依据大秦律法,认为赵高应被处死,上报秦始皇,请求处死赵高。但秦始皇看中了赵高办事灵活这一特点,将他赦免且恢复了职务。秦始皇先让蒙毅判处赵高死刑,然后再赦免他恢复官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赵高感恩自己痛改前非。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可把蒙毅坑苦了。心胸狭窄的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想日后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此时机会真的来了,赵高平日里得到胡亥的宠幸,又十分憎恨蒙氏兄弟,出于私心便想劝胡亥为太子。赵高单独对胡亥说:“你父皇没有立太子,突然离世,我想办法拥立你为太子,回到京城登基为帝,你愿意吗”?胡亥说:“我父皇已写下诏书让我长兄扶苏回都城主持葬礼,已说明让他继承皇位,你又怎能拥立我为太子继承皇位呢”?赵高说:“诏书在我手中还没派使者送出去,可以更改“。胡亥说:“我听从你的安排”。随后赵高找到李斯说:“皇上赐给扶苏的诏书及符玺都在胡亥那里,确立太子之事,只凭你我一句话罢了。这件事将怎么办呢”?李斯气愤地说:“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确立太子之事,是我们做臣子的应该议论的吗”?赵高问道:“你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获得扶苏的信任,这5点全部拿来与蒙恬相比,哪一点你比得上他呢”?李斯回答说:“都比不上他”。赵高接着说:“你既然承认这五点都不如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