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眼下这个年龄似乎还没到时候,但是我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做个总结了。
1、活在童话里的孩子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有个堪称不幸的童年,给我塑造了一个孤僻寡言胆小怯懦的糟糕性格,但是好在少年时期遇见了李苹、范颖华和李飞霞,不仅治愈了童年的心理创伤,还为我留下了一个充满阳光的内心。所以,我一直都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相信好人有好报,相信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对待你。有着这样天真的想法,倒不是我幼稚到对真实的世界一无所知,相反的,我比大多数人更加清楚世界的不美好和人性的黑暗面。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尽量以最大的善意去对待自己遇见的每一个人,即使回报我的并不总是善意,也丝毫没能改变我的想法,因为我无比确信的知道,只有内心光明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活在童话里的孩子,会在童话里死去。”
我好像就是一个活在童话里的孩子:我从未用真正的恶意对待过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从未真正地伤害过我。
2、梦想一直都在
我小时候是一个既没像样的爱好又没正经的梦想的人,过着今天从来不想明天;后来培养出爱好有了梦想,主要是受了武小样和张艳华的影响。
武小样是我复读时的语文老师。他曾对我们说过:“你们每个人都该培养一个可以伴随自己一生的爱好,否则等你老了,就只能像村儿里的大爷大妈那样,每天晒晒太阳打打麻将,坐在那里等死。”我不想自己老了以后只能坐在那里等死,所以后来为自己找了四个爱好:看书、写作、听歌和看电影。这四个爱好陪伴我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仿佛命中注定一般,总是恰到好处地影响着我的心情和生活。我曾在刚毕业的时候看到梅婷主演的电影《阿司匹林》,看到影片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小白说,他就像是一头撞到玻璃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出路是没有的”;而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幸被这句台词给说中了,我分明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可是我找不到出路。我曾在迷茫的时候灵光乍现地写出一句话,“人生的主题是生活,生活的主题是快乐”;从此对人生和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认知,开始了在生活中找寻快乐的探索。我曾在陷入回忆中无法自拔的时候看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到书中的那句经典语录,“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将是过眼云烟”;尽管这似乎为我指明了方向,可我依然固执地认为只有过去才是真的,回忆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曾在失落的时候听到张碧晨的《今后我与自己流浪》,听到那句看似寻常却耐人寻味的歌词,“人生只相逢一场,只求能为你们留下最好的时光”;由此豁然开朗,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给李苹她们留下最好的时光,如果有,很庆幸,我给她们留下了最好的时光,如果没有,也很庆幸,她们还有更好的时光,同样庆幸的是,她们给我留下了最好的时光。如今,我还没有彻底老去,可是却完全可以肯定,等自己老了以后必定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绝不会是只能坐在那里等死。
张艳华是我高一的最后一个语文老师,他自己写作,也鼓励我们去写。他曾对我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你只要把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就是一部很好的小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说不定将来这世上会因此多出一部经典名著。”就是听了他的话,我才产生了把自己在三(4)班的经历写出来的念头,稍作尝试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写就断断续续的写了这么多年。
写到前年,我终于把自己最想写的也就是从复读到毕业那几年的经历写出了一个完整的版本。不过写好后只看了几章,我就发现那么写不行——写法太幼稚,像小学生写的作文;思想也太肤浅,或者说根本就没什么思想——坚持着写了这么多年,我终究还是没能守住初心,不再满足于只是记录下美好的回忆,而是很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野心是写一部经典名著。静下心来想了好几个月,我又一次决定推倒重写,依然写自己的经历或者说自己的经历为蓝本,不过不再局限于只写青春,而是要写一个普通人完整的一生:他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在自己的生活中却没有主角光环,没有天降大任,不曾创造奇迹,没有经历深重的苦难,也不曾完成励志的逆袭,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生于平凡,死于平凡。看了那么多名著,我还没看到有谁写过类似的故事,也不知道是普通人的人生没什么可写的,还是作家们是不屑于以普通人为主角,既然如此,那就由我来填补上这个空白。至于写出来效果如何,说实话,我不知道。我想做的和我能做的,仅仅是尽人事听天命,如此而已。
3、人生感悟
一些感悟,几句感慨。
大概是从前年开始,我觉得自己大致已经活通透了,不再非黑即白的看待世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又可以接受至少理解别人有不同的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