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朝会首秀那日,我头脑发热,为老姜真德秀所激,揽下了出使蒙古一事,宁宗那边倒是留下好印象,可这事一直令我忐忑不安。
史丞相也曾设法动用杨皇后的关系,让宁宗收回诏令,改遣他使。这对他们两个来说,确实不是大事,也非难事。
于我而言,内心终究还是好胜,还是想借此机会做点事情出来。
直到此刻,心里算是渐渐落定下来,我庆幸,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人,做了对的事。
阿里不哥,我的好安达,有意无意之间,便成了我的引路人,成就了我的蒙古之行,出奇的顺利。
至少到目前为止。
最终的谜底,即将在见到铁木真后揭晓。
第二天,临近正午,当我跟着阿里不哥越来越靠近铁木真行营时,心跳越来越加速。
阿里看出我的不安,不断宽慰道:“安达,放宽心,拖雷阿爸已经搞定一切了...阿爸开口,啥都不叫事...”
跨越千山万水之途,直到此刻,终于能见到自己最想见的大漠之苍穹、草原之雄鹰,亚欧之霸主。
这就是一次圆梦之旅...
卫兵远远就发现了我们,聚拢在阿里身边,热情的簇拥着我们,往宫殿内引。
此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仿制汉式建筑样貌的宫殿群,唯有大汗宫独具浓郁的金宋风格。进去之后,更能一目了然的发现大相庭径之处。
宫殿内的地上、墙上都铺着柔软的羊皮毯,唯有窗户没裹起来,透着明丽的阳光。这些厚实的皮毯,防寒隔音,寒冬如春。称得上是就地取材,物尽其用。
四周的羊皮毯一律都呈雪白色,唯有高高在上的王座前落脚区域,铺着一片纯金色的羊皮毯。
殿内出乎意料的宽敞,至少可容纳百人围坐,茶几器皿、酒壶酒盏、矮榻胡床,一应俱全。
再过两天就满六十二岁寿辰的铁木真,正襟危坐在蒙古汗王宝座上,穿着紫色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肥大蒙古袍,头上的黑色毡帽上插着翎羽,帽子中间还镶嵌着一块鸡蛋大小的蓝宝石,璀璨夺目。
高高的汗位上,他神情桀骜的俯视着正走进殿内的阿里和我,以及罗安生、赵云鹏、周英雄等随从一行。
左右两边坐着的那些将领们,大多穿着紫色或棕色的服装,这两种颜色应该是蒙古男人最喜欢的,一路之上,视线所及,看得都快臭大街了,大概就是蒙人男人不讲究的一个写照;罗先生行前曾告知我蒙古女人喜欢红、粉、绿、天蓝四色,所以此次携带的丝绸也都是这几种颜色。
我稳步走到殿中,双手将国书敬上:“沂王嗣赵贵诚奉大宋皇帝陛下之诏令,出使蒙古,现有国书呈上。”
铁木真微露喜色,朝身旁内侍望了一眼,内侍走过来将国书呈上,铁木真顺手翻看了一看。
国书系宁宗帝亲笔所写,自是回顾大宋与蒙古的友谊,感谢铁木真自始至终为双方友谊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然后一再阐明,宋蒙双方世代修好。
蒙宋都曾饱受金人所辱,金国才是我们永远的敌人,共同抗金才是两国之策。
最后,列具了本次出使所携带的贺寿礼单。
看着礼单所载琳琅满目的物品,铁木真礼节性的点点头,脸上展露笑容,朗声道:“赵大人不远千里,令本汗动容,你请坐下先饮一杯...我们边饮边聊...我今天上午特意留出时间,陪你和阿里这小子,说说话...不着急的。”
我恭敬道了谢,阿里领着我入座,罗安生、赵云鹏和周英雄则肃立在身后。
容貌姣好的蒙古少女捧来清水放到两人桌前,我学着阿里的动作,把手放到盆里净了净,再轻轻拍了拍脸。
做完清洁,蒙古少女为我们斟上温热的酪浆,一杯酪浆下肚,似一股暖流悠然而下,身子瞬间暖和起来,不知不觉少了几分拘谨,多了几分属地感。
铁木真见我大口喝下酪浆如饮甘霖,哈哈一笑,朗声道:“来啊,上酒肉!”
一群妙龄少女端着用盖子盖好的托盘上来,三人服侍一张桌子,大托盘是烤羊,小托盘里佐食小菜和马奶酒。
铁木真拿起一只白玉樽:“为两国友谊,本汗先提一杯。”
众人齐齐举杯,与他共饮,一杯酒下肚,酒宴才算正式开始。
直到此刻,我才得以近距离的看清楚铁木真的模样:只见他身材魁伟,明显高于在座的其他部落首领,国字脸,脸很宽,胡子很长,有点像关公,竟和身边的族人大不相同。
我喝完第一杯酒,默念着王奎的话术,只聊祝寿,莫谈国事...
当蒙古少女再次斟满酒后,我拱手道:“尊敬的铁木真大汗,本使臣除了敬送国书,此行专程为您贺寿而来,衷心祝愿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万寿无疆!”
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