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第一次参军,所经第一战,以五百兵阵,围杀两大宗师。
这根本不是寻常名将能做到的事情。
九州苍生都认为他要从此平步青云,封候拜将。
但事实上并没有。
【四次参军,屡次波折,赤子之心,一如既往】
“像岳将军这么强,居然还要参军四次,才能出人头地?”
看到这,九州中一片哗然。
这么大的功劳,怕是连升六级都太少!
他们很多人都不相信,但看着看着,眼中都有了愕然。
当时的南宋已经烂到了根子里,文官爱财,武官惜命,皇帝一代比一代昏庸。
再加上岳飞只是农家子弟出身,没有后台,更是难以出头。
征辽军主帅,激动的汇报岳飞战绩时,上官只是哈哈大笑,觉得这是在开玩笑,并理所当然的,把这次的战功,安排到某位权贵子弟的头上。
而岳飞得到的唯一奖赏,只有征辽军主帅出于歉意,自行送出的战马和二十两白银。
连这些,岳飞都没有留下,转身就送给了随自己征战的士兵。
他本就不在乎什么虚名外物。
他要得,只是以手中长枪,守护家国百姓而已。
但幸好,战功被抢,人却已经在征辽军立下威名。
要不了多久,已经被主帅重视的岳飞,就能得到机会,封官领军。
但就在这时候,家乡噩耗传来,岳飞父亲因病逝世。
岳飞毫不犹豫,离开征辽军,回家尽孝,为父亲守墓。
这一走,征辽军中的功劳和成就,就彻底和他没有关系。
可他没有丝毫留恋,只有遗憾。
他想让父亲开心,想让父亲知道,他岳飞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可现在,再也没有了这个机会。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岳飞黯然,默默守孝。
岳飞第二次参军,是靖康元年,他三年的守孝之期,还没有过去。
按理说,这种情况下,子女放弃守孝,离开家乡,是要被乡民指指点点,当成不孝子的。
可谁又有资格,指责他岳飞?
他不是不想留下,不是不想尽孝,而是知道父亲在天有灵,也会支持他所做的一切。
那年南宋天灾匪患不断,外敌金国,更是大军压境,连破数十座城池,包围了都城汴京。
皇帝畏惧,想要割地求和,但仍然遭到了金国的拒绝。
这是亡国之危,大好男儿,怎可拘泥于俗礼,怎可漠然旁观?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岳飞毅然决然,再度入伍。
他最开始,只是一名普通的骑兵,可每次冲锋,都是冲在最前的那个,无论原本骑得什么马,穿得什么衣,最终都会在变成血色的马,血色的衣!
每战必胜,每胜必有功,他任何时候,都是军中最犀利的那把枪,所以就算是瞎子,也不能忽视他岳飞的勇猛。
他很快成为寻常平民花上一辈子也当不上的营军偏校。
但这个职位,远远不够关键,无法逆转南宋和金国之间的强弱平衡。
南宋的军队几乎全面溃败,到处都是逃跑的宋兵,也到处是纵横呼啸,满脸狰狞的金人。
岳飞或许有天大的本事,但根本没有发挥的机会。
军心涣散,他只能一脸怅然,逆着逃亡的南宋兵潮,一匹马,一杆枪,一个人孤零零的迎上金国大军。
“好强!”
九州中无数人屏息凝神,看着岳飞就像孤独的阎王,杀进了漫山遍野的金兵中。
长枪横扫,如龙行在野,卷起的狂风,不知道带飞起来多少兵刃,多少凄风血雨。
无数金兵,就像草扎的一样轻飘飘飞到天空,又像雨点一样密密麻麻的跌落在地。
他一个人,就几乎抵挡了整个州郡的敌军。
“岳将军的武力,恐怕超过武道大宗师!”
“岳将军难道是天人强者?这可是传说中的境界!”
“或许一般的天人境界也做不到吧,单纯武道强者,杀了这么多人,必然滋生心魔,并且难以抵挡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兵卒的沙场煞气!”
九州人为之震撼,几乎以为岳飞真能扭转局势。
一人灭一国!
可武道宗门,类似魔门各大分支、天下会这种势力的高层,或者邪魔歪道真正的强者,都一脸无奈。
皇朝战场的人海战术,哪有那么容易打败。
果然,随着金国将领的重视,金兵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相互呼应,结成军阵,加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