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他疯了?! (1/2)

崔洵此次南下,一为妙妙,二则京中发生一起谋逆案,叛党为前朝余孽,崔洵奉命捉拿。

菰城大牢阴森潮湿,一方桌台上点了红烛,旁边放了一盘花生米。

狱卒此时皆在那重牢口守着,崔洵大步往里走,手下在侧汇报:“逃犯名金轩,乃前朝大将金荣之子,被捕后几次自尽皆被发现,大夫正在救治。”

“留着他的命还有用。”

“大人的意思是,他背后还有主使?”

崔洵不答。

狱卒开了锁,金轩倒在地上昏迷不醒,身上大大小小的新旧伤一片,白布衣衫打破了几个口子,印出血痕,大夫正在为他上药。

崔洵一个手势,一桶冰水将金轩泼醒,他挣扎开双眼,看了崔洵一眼,冷笑了声,“走狗。”

崔洵知金轩何意,金家原也是京中大家,战功赫赫,为守护前朝鞠躬尽瘁。然朝代更迭,仅凭金家是螳臂当车,那些所谓的士族门阀却任凭贼子进京,拥护为王。

也造就当今流传的那句“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在金轩眼中,人人仰而望之的世家门阀怕不过是贪慕荣权的软骨头。

“金兄何必如此执着,放下过往好好活着,不好吗?”

“国仇家恨,与那贼子不共戴天。”金轩眉间戾气纵深,仇恨不加掩饰。

当今皇帝乃草寇出身,趁着乱世打家劫舍登上帝位,金家本可护着王室自密道逃至民间,谁料贼子心狠,与奸人里应外合,在皇城外布下天罗地网,前朝从此覆灭。

金荣大将军也在那次围剿中牺牲。

为了报仇,金轩这些年在民间出了不少力。

金轩眼神一暗,又欲寻死,崔洵却慢慢悠悠来了一句,“你可知,当年泄露密道的奸细是何人?”

金轩舌头一闪,出了些血,目光却幽幽地盯着崔洵,“是谁?”

崔洵目的达到,站起身,拍拍身上的浮尘,“活下来,就告诉你。”

崔洵心情颇好地回到潇湘小馆,途中听见叫卖簪花,还挑了一支带回去。

不成想,刚到小馆门口,便见到拔剑厉喝的傅波和对面吓得双腿打颤的鸨母及一众女人。

崔洵心生不妙,边听傅波所言边忍着情绪来到二楼。

西厢房的门紧闭,崔洵猛然推开,门触及墙壁反弹回来。

房内早已空空如也。

崔洵目光暗沉,似要将人吞没,咬牙吩咐:“封锁全城,去西码头。”

菰城往北是矿场,途经深山野盗出没,一个女人并不安全,东门曾出血案早已封闭了几十年,至于南门——崔洵此行追缴叛党,重甲兵皆驻守在南门,妙妙断不会自己送上门。

夕阳下沉,整片江域皆被染成了橘红。

远山如眉黛,静卧江面。不远处一艘小渔船正晃晃悠悠地驶出去。

崔洵目光厉沉,吩咐道:“去追。”

待追上,绕过白发老翁,崔洵一掀帘子,里头竟仅有一垂髫小儿,正剥莲子玩。

整整三日,崔洵将整座菰城翻来覆去搜了一遍,与妙妙相识的人家,被搜了一遍又一遍,皆道并未见过她。

就连邻县也惊动了,自觉搜查来报,并无陌生女子进城。

鸨母跪在脚边,哆哆嗦嗦地将妙妙这一年的事儿都说了个遍,只是见着崔洵杀人般的目光,瞒下了一件——妙妙当年来菰城,身边是有夫君的。

到了第五日,崔洵放出风声,一日不见妙妙,便将小馆中的一位清倌送入军营。

夜色迷人,如水月色中,女子身着罗衣轻纱,款步走向小馆,似仙似妖。

守门的侍卫看呆了。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众人齐头看来。

鸨母最先松了口气,忙呼:“妙妙!”

崔洵在看到她的那一刻,紧绷的弦总算松了,眼色却依旧深沉,不说话,就坐在大堂居中,盯着她。

还是这个死人样。妙妙腹诽。

鸨母察言观色,放轻声音将所有姑娘带出了大堂。傅波也带人退守到小馆门外。

人都走了,妙妙放下身段,坐到崔洵腿上,双手攀在他肩头,吐气如兰,“我跟亲朋道别完了,明日走?”

消失了整整五日,她倒好,轻描淡写只道是道别去了。

崔洵自诩喜怒不形于色,却每每被面前这女人弄得心神不宁。

他咬牙切齿地握住她的腰肢,欲待发作,女子吻上他喉间凸起,震得崔洵身段僵硬。

妙妙放得开,崔洵自一年前便知晓,但此番相见她相较之前又添了几分媚骨。若非前些天仔仔细细核对过这潇湘小馆中的名册,他此刻又欲疑心。

似是对他这五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