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小屋,其乐融融的家人,让常博鑫更加坚定,尽全部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老两口因为耳朵不太好。
徐阿姨很细心给他们准备便签纸和黑板,有什么需要,就写上。
由于房屋本身隔音不是很好,老两口晚上厕所时,为了不打扰客厅中徐阿姨两人的休息,老人都是小心翼翼的。
平时零碎的家务活婆婆都会帮助徐阿姨来做。
徐阿姨和爱人退休后,工资也不高,他们为了贴补家用,生活更好点,在社区找了个保洁工作。
平时儿子上班,家里只剩老两口。
儿子刘宽年轻,有时难免贪玩电脑,熬到很晚,老两口都是在下床拉个帘子,用作挡光。
对刘宽的玩心,他们也没有抱怨过。
一家人虽然居住环境有限,诸多不便的地方。
但却能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和关心。
在钢筋丛林,物欲横流的都市里,能有一个虽然拥挤,但却如春风沐浴般的家。
就算是对常博鑫来说。都是种奢侈享受。
陪着老爷爷喝了几杯酒,常博鑫用心听着徐阿姨的唠叨。
从进屋到现在,常博鑫的言谈举止已经彻底获得了徐阿姨一家的尊重。
这个设计师看起来年轻,但做事稳重,说话不虚夸。
没有架子,从头到尾没有虚假的客套,更没有自身条件的不好而被他说看不起。
几口人都非常喜欢常博鑫。
他和刘宽两人年纪相差不了几岁,共同语言也很多,好像久违的老友似的。
常博鑫喝完酒,又吃了两碗饭,不住夸赞徐阿姨两口子的饭做的好吃,要不是肚子有限,真想再吃几碗。
笑的徐阿姨合不拢嘴。
常博鑫放下饭碗,拿出记事本,写了会,然后说道:
“刚才咱们之间的聊天,我得到了很多信息。有几个事项和你们探讨下。”
“首先按照你们之前的要求,肯定要拆除轻体墙。”
“其次,房屋要做隔音层,卫生间安装老年人扶手,在某些地方安装IEG灯,这样老人的活动能得到保证。”
“将来我还会在老人房内安装应急按钮。”
听着常博鑫的介绍,徐阿姨不是很明白,放下碗筷说道:
“你说的前面我都懂,什么叫应急按钮?”
常博鑫解释:“老年人在房内,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比方摔倒,扭伤。”
“而你们刚好在外边,老人只要按动应急按钮,你们的手机就会有提示,打开手机能看到屋内发生的情况。”
“如果你们愿意,我可以将应急系统连接到医院,这样应急按钮启动,不光你们得知,医院救援也能收到。”
老刘听了急忙放下碗筷,随手擦擦了手上的油,起身握着常博鑫的双手,激动的说:“平时我们上班,老两口在家,我们也挺不放心的,有了这个应急按钮可太好了。”
随后老刘想到了什么,之前的笑脸转化为了犹豫和为难,他放开常博鑫的双手,坐了回去,吞吞吐吐的问:
“应急按钮是不是很贵?”
老刘刚说完,徐阿姨和刘宽异口同声道:“再贵也要安。”
他们的孝心引得直播间内众多网友连声称赞,同时也为常博鑫的细心周到点赞。
常博鑫笑了笑说:“应急按钮是最新的科技产品,叫做数字化智能家居,我和他们设计总监是哥们,到时让他们打个折。”
有了常博鑫这话,老刘恢复了之前的笑容。
徐阿姨悠悠开口道:“当年我们结婚,在乡下土房办的婚礼。”
“公公婆婆一直觉得对不起我们,后来老刘到城里上班,公公婆婆为了照顾我们的起居,就跟到城里,在市场卖菜。我们全家挤在一间十平米的宿舍。”
“他们晚上给我们做饭,洗衣服,白天去卖菜,风里来,雨里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休息。”
“等到宽儿出生后,人口增加了,小宿舍住不下了,他们老两口拿出多年卖菜积攒的全部存款,帮我们付了首付,才买下这套房。”
“记得房子交付后,亲戚朋友们都来庆贺,那叫一个热闹啊!”
说着说着,华发已经染白双鬓的徐阿姨眼中出现了一抹记忆。
脑海中的似乎又回到了房子交付的哪一天。
崭新的楼房,就如老刘当时正值壮年。
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羡慕的眼光,祝贺的词语……
都像是放电影似的,在脑海缓缓划过。
另一边,老刘已经双眼通红。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