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两个将是我的亲卫,现在站到一边,剩余两名亲卫将在三天内选出。”赢铮大声说道。
“喏。”两人行举胸撞击礼,然后直接走到空无一人的一边站定。
“赵凯旋,彭烈。”赢铮喊道。
“到。”两人立刻站到赢铮面前,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地方。
“赵凯旋为左屯屯长,彭烈为右屯屯长,你们同样可以配备两名亲卫。”
“喏。”两人也是同样答道。
“王忠,陈武,赵忠,张礼,陈智,许开、袁洛,刘大,你们8人为什长。”王忠,陈武虽然有点失望,但此时还是大声答道。
“陈武,你组建骑兵什,张五和刘三河为伍长。”赢铮再度开口吩咐道。
这一下陈武眉开眼笑了,虽然不是屯长,但骑兵的优先级高于步兵,所以骑兵什长相当于一个步兵屯长。
“其他伍长的选拔,由今后一个月的训练表现决定,哪怕是张五和刘三河的伍长位置,如果有人自认骑术了得,同样可以挑战。”
为了增加竞争力,赢铮可是做了不少准备。这一次屯长是少年军和第一波俘虏军平分秋色。
八个什长少年军占了5个,第一波俘虏军占了3个,这样才能够保证双方的平衡,毕竟少年军的数量还是太少。
至于伍长,就是三分天下,少年军肯定是最少,已经没有几个少年在军中了,但他们最低也是伍长。
这是赢铮的亲信班底,也是一直被他培养教导的手下,他们领军自己才会放心。
接着就是俘虏军的伍长,他们一定是最多,这些人基本上已经归心。
最后才是流民之中的伍长,流民的素质是最低的,有军事素养的几乎没有。想要靠一个月的训练赶上少年和俘虏军的素养,很有难度。
至于装备方面,5把复合弓,50把复合弩,25把连发连弩,60套凯夫拉防护装备。
使用连发连弩的全部拥有凯夫拉防护头盔和防护衣,分成了两什半。
使用复合弩的大部分都拥有凯夫拉防护头盔和防护衣,分成五个什,没有防护装备的士兵将留在营地防守。
剩余41个人使用凯夫拉防护盾牌和长刀,作为刀盾手,变成4个什。
刘大壮也是其中之一,这个家伙脑子有点笨,只能够担当护卫。
为此,这家伙穿戴的也不是凯夫拉防护装备,而是内穿双层皮甲,外面赢铮准备让他再穿一层铁甲,当成一个人形坦克。
刘大壮的武器是一把大砍刀,就如同唐代陌刀一样,是铁匠用赢铮购买的钢锭打造而成。
“所有人,每天上午天亮开始训练,下午依旧要去伐木,晚上除了站军姿,就是文化课。
所有想要当军官的士兵,都必须熟练掌握一千个汉字,能够看懂明朝邸报的内容。”
赢铮又将这些大头兵就怕的东西提了出来,只有这样,这些大头兵才会变成他的基层军官,想要扩军的时候就会轻而易举。
之字弯,这是赢铮命名的第一个地点,也是云山营地通往山下的必经之路。这里形如其名,如同之字形一般,相距不过三十米。
要想上山,在这里就必须承受两次攻击,这就是赢铮最大的底气之一。只要派遣三五十人守住这里,就算是千人也很难从这里攻进来。
为了安全,赢铮在这里建了一道长约三十米,高五米的城墙。城墙是混凝土砌成的围墙,宽约丈许左右。
城墙前面还挖了一条壕沟,目前壕沟直接将城墙和外面切成两截。壕沟深三米,宽也是三米。通行则是由一条钢制结构,宽两米五,中间铺设了厚木头的吊桥连通。
吊桥由城墙内部的滑轮起重机开启和关闭,两个混轮起重机只需要4个人就能够轻松升起或是放下吊桥。
此时,城墙内部区域,三座木质结构的滑轮起重机前,各自站了五个人。他们手中紧紧抓着极其粗大的绳索,正在使出吃奶的力气拉扯。
三座滑轮起重机被牢牢的钉在地上,但在如此多人的发力下,木质结构的起重机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响声,似乎是不堪重负。
在绳索的另外一头,一个宽约1.5米,高约2.5米,厚度达到120MM的钢制大门一端,正在众人的拉扯下缓缓升高。
每当升高到一定高度,就有人立刻将一块厚厚的木头塞入其中,让这巨大的钢制大门无法落下。
赢铮很清楚,别看这扇门不大,但其重量达到了恐怖的3.5吨。要不是有精巧的滑轮装置,单靠人力是很难将这扇大门竖立起来。
为了这座大门,赢铮可是花了整整五万商城币,才将其买下来,作为这道城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依靠着众多廉价劳动力的不懈努力,大门终于缓缓的到达了预定位置。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