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 军械司的三大人才 (2/2)

有离开北洋,而是到了民国三年(1914年),袁大头将总统府军事处改组为“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蒋百里任参议。

这是一个对同盟会没啥好感的人。

所以,等到他自杀开始,袁课文就可以把他拉过来,担任自己的参谋长。

至于说现任参谋长,则是调任野战部队担任旅长。

“请二公子放心,如果有军工人才,我肯定不会吝啬。

与其在陆军部赋闲,还不如到兵工厂去帮忙。”

此时的陆军部不能说没有权利,但是影响不到各地的野战部队。

?再过几年,陆军部成了空壳子。

袁大头在,还好一些。

拜访完了翁之麟,袁课文又马不停蹄的把蒋廷梓等人叫过来。

“各位,我模范团接下来的兵工厂,就交给大家了。”

“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全国最大,亚洲最大,世界最大。

我们有五亿人口,一百多万军队,却没有一个年产几十万的枪支生产线,更没有一个产量过亿的弹药生产线。

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这一次五千万的军工设备,还有克虏伯的军工专家,我希望大家尽快把他开始生产。”

“今年,我模范团就会大规模的扩编。

至于说扩编多少,就看你们兵工厂能够生产多少了。”

“请团长放心,我兵工厂绝对不会拖后腿。”

一个团能扩编多少?蒋廷梓,韩麟春,杨宇霆(刘庆恩没到)等人非常自信。

殊不知,在有了自己的兵工厂,武器装备以后,袁课文只需要支付军饷就可以完成扩编。

比如一个步兵的军饷是七块大洋,十万步兵,一个月也才70万,军官大概一半军饷,130万。

一年下来,也不过1560万而已。

而你兵工厂,要做的就是这十万大军的枪支生产,以及配属的机关枪,迫击炮,山炮等等。

至于说枪弹,炮弹,那更是不用说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