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1 德意志同意了 (1/2)

“好个豹岑啊,你比你大哥要厉害的多啊。”

“那好,军官顾问团,以及援建兵工厂的事情都交给你。”

时至今日,到了袁大头这个级别,早就开始讨论自己的接班人问题。

他有十多个儿子,其中老大定太子算是第一继承人,毕竟他的母亲是袁大头的正妻。

在古代,这就是无可替代的继承人。

都是亲儿子,让谁继承?

你要说比能力,那都有能力。

只有嫡长,是做不了假的。

可是从袁课文穿越参军,到现在竟然代表北洋和德意志全面合作。

这两个变化可是让袁大头又惊又喜。

喜的是自己儿子能力很强,惊的是未来他和定太子起了争夺怎么办?

不过他也不能打压袁课文,毕竟他现在负责的事情很重要。

真要是打压了他,换大儿子来还不一定行。

后世为啥要办模范团?不就是因为定太子指挥不动北洋三杰?想要另起炉灶。

袁课文之所以找到袁大头,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披上北洋的外衣。

“父亲,孩儿准备以北洋政府的名义去德意志进行国事访问,并且带上荫午楼。”

荫昌是1859年生人,早年是国子监官学生。

1872年入京师同文馆内德文馆就读。

光绪三年(1877年),出任驻柏林使馆三等翻译官。

光绪十年(1884年),入德国军事学校学习军事操作技术一年。

在德国留学期间,与时为皇太子的德皇威廉二世同班,建立了深厚的私交。

毕业后奉派押运地雷返国,交给北洋水师。

可以说,他在民国的旗人中地位最高,甚至是外交部高等顾问。

“唔,那就带着吧。”

袁大头等民国高层留着他,不就是为了出使德意志?

历史上,荫昌陪着定太子出使德意志。

得到袁大头的许可,袁课文又找到外交部。

你这对德外交肯定是少不了外交部的参与,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yeah他还需要驻外人员。

民国时期的外交总长,那就是喝凉水一样。

此时,负责德意志外交的是颜惠庆。

他早年毕业于同文馆,后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民国元年(1912年)后,历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外交总长、内务总长。

因长期居次长之位,人称“不倒次长”。

曾数次兼、代、署理国务总理,是当时北洋政府“外交系”的重要成员。

此时的他,已经被任命为驻德公使。

“颜次长,这次出使德意志,翻译,礼节方面就交给您了。”

“请二公子放心,我一定会协助你。”

颜惠庆可是不倒翁,最重要的是欧美同学会的关系网。

德意志,此时的德意志还有皇帝,那就是威廉二世,也就是荫昌在军校的老同学。

?他算是悲催的,第一次时间大战就是因为他疯狂的发展军备竞赛,导致最后只能开战。

而他却差点活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迫退位,跑到了自己亲戚家,也就是荷兰,最后活到了42年。

要是再挺几年,他就可以活到现代。

这样也挺好,1942年的德意志,简直是天选之子一样,硬钢一切不服。

此时的皇宫中,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以及帝国高层正在济济一堂,研究哈豪森的电报。

“伙计们,看到了吗,哈豪森传回来的电报。”

“我认识不靠谱,华夏人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他们就成了我们的盘中餐。

我认为,他们没有资格和我们全面合作。”

虽然历史上是德意志加强对民国的合作,可是国内也有反对派。

不过历史的惯性是很大的,一些注定要发生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德意志对华夏的合作。

“我是支持和华夏人合作的。”

“首先,我们的形势严峻,周边全是敌人。

而跟华夏人合作,最起码他可以拖住远东地区的老毛子,以及英吉利的远东舰队。

甚至,他们还可以作为原材料,以及农产品生产国为我们服务。

而我们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倾销给他们。”

“商务部这边也是同意的,每年的礼和洋行就有一千五百万万大洋,也就是三千万马克的交易额,我们不能失去华夏的贸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