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 模范团番号 (1/2)

袁课文记着,从袁大头称帝以后,袁家的后代们就可以活过60岁了。

比如定太子活了七八十,袁课文的儿子活了九十多。

不过具体是怎么打破这个诅咒的,袁课文也不知道,据说是和天师府有关系。

“爹,眼下的北洋军中,您身体还好,能如日中天。

可要是有一天您身体不好了呢?”

“未雨绸缪啊,儿子想去军中,先当一个团长。

几年以后,就可以升任师长,掌握一万大军。。。。”

“不错,那就先当个团长吧?”

反正今年扩编的部队也不少。

比如九姓家奴就是因为今年扩编部队,而重新当了营长。

要知道他吃北洋的饭,竟然拉着北洋军队造反,听南方人的话。

也就是他姑父陆建章是嫡系,要不然早就砍了这个二五仔。

你妈的,吃我的饭,砸我的锅?

?为啥不是当师长?因为天下不是你们家的啊。

你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没有一点功劳就当师长?

这不是乱世,而是刚刚和平的民国。

南边本来就不服你。

最重要的是,北洋军虽然精锐,但是数量不足。

你可以说兵贵精而不贵多,但是你连最起码的防守都做不到啊。

你一百个据点,只有十个兵,其他九十个据点随便进哪行?

所以民国元年就组建了前后左右中五路备补军。

其中雷震春,陆建章等人都是备补军统领。

不过和袁课文比,他们都是外人。

拿到了袁大头的许可,袁课文成立了华夏陆军模范团番号。

历史上还真有模范团。

在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成立以前,定太子经常与德意志丁克满少校、高卢鸡白礼苏中校等讨论军事学和训练新军的问题。

在废省、废督计划遇到阻力的时候,定太子向袁大头建议在统率办事处直接领导下成立模范军,由大元帅兼任模范军军长。

这个建议和清朝摄政王载沣集中兵权于皇室中央,组织禁卫军而自为统帅的目的是一样的。

载沣组织禁卫军,其目的是把这个皇族军逐步发展起来。

以便于逐步淘汰由汉族所统率的军队,加强满族对全国的统治力量。

而袁氏父子组织模范军,其动机则是为了削弱北洋旧将的兵权。

实现中央军事集权,以便于造成袁家子孙世代相承的家天下。

以前北洋军的军官来源是北洋武备学堂,这个学堂久由段芝泉主持控制。

所以袁氏父子打算另辟途径,用保府军官学校和陆军速成学校的毕业生为模范军的各级军官。

军官学校也和武备学堂一样,是荫昌在清朝末年创办的。

可是袁大头鉴于清政府组织禁卫军曾经招致北洋军的极大反感,因而弄得军事解体。

他不能不顾虑到模范军的目标太大,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反感,初步决定改为模范师,最后决定成立模范团。

模范团的性质与模范军有所不同,它是一个军官训练班的扩大组织,在这个组织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为模范军。

袁大头派王士珍为模范团筹备处处长,直隶于统率办事处。

这就是用北方人、用北洋派宿将主持军事以避免引起北洋军反感的一种做法。

该团成立于1914年10月23日,团本部设在北海,并在西城旃檀寺成立办公处。

袁大头自兼团长,以曾任赤峰镇守使的陈光远为团副,王士珍、定太子、张敬尧与陈光远均为办事员。

同月二十七日,保府军官学校第一期学生举行毕业典礼。

袁大头派陆军上将、公府侍从武官长荫昌为代表。

到该校发给毕业文凭,每人赠军刀一把。

用大总统的名义发给毕业文凭,其目的在于建立袁与毕业生的师生关系。

这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典型活动,而赠军刀则是从日皇赐士官毕业生以军刀的办法学得来的。

荫昌在这批毕业生中挑选了属于直隶、河南、吉林、奉天等省籍贯者二百八十人为“模范团”的中下士,其余派回本省见习,一律免其“觐见”。

模范团的士兵,由北洋军各师下级军官中抽调,驻松泸的第四师就被抽调了四百九十人。

下级军官则由各师中上级军官抽派。

袁大头预定模范团分作五期训练,每期训练半年,可产生四个旅的模范军军官,暂以训练十个师的军官为目标。

当模范团第一期结业后,袁大头就公开设立“新建陆军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