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时间还是1912年,距离抗日战争还有30多年,距离袁大头去世还有四年。
也就是说,袁课文只需要在四年内,把模范团给扩编为步兵军,也就是两个步兵师就行。
此时模范团有了副团长陆锦,未来的中将。
他又找到了陆军大学。
“胡校长,打扰您了。”
“二公子,您这是。”
此时的陆军大学校长是胡龙骧
1906年,辅佐袁大头训练新军的段芝泉在保府创办“陆军行营军官学堂”,负责人称总办,隶属于北洋大臣。
1910年改为“陆军预备大学堂”,隶属于军机处。
1912年由保府迁西直门内之祟元观旧址,即确定校名为“陆军大学堂”。
负责人改称校长,隶属于参谋本部。
他和保府军官学校,不是一个学校。
从1906年到1912年底第三期毕业为止可称为草创时期,共招收三期学员约240余人。
今年正好是陆军大学第三期,而校长是第二期的胡龙骧。
他是黄陂人,这个地方出了个副总统,兼参谋总长黎宋卿。
他和黎宋卿是老乡,又是陆军大正则班第二期的,也算是北洋自己人。
所以,他可以担任陆军大学校长。
胡龙骧好奇,这个文曲星的二公子怎么来自己这里?
袁课文直接说道。
“我和父亲申请成立了一个模范团,准备用陆士军校生,以及咱们陆军大的毕业生来担任模范团军官。
目前模范团副团长是陆士第一批的陆锦,所以这个参谋长,我准备从陆军大邀请。”
“胡校长,你可是陆军大毕业生,又是陆军大校长,可不能藏私啊。”
“唔,原来如此啊。”
“这样吧,我把陆军大的毕业生名单,以及教官名单拿来,让你看看。”
胡龙骧也愿意学校的军校生有个好前程。
他是第二期毕业的,第一期毕业的比如张敬尧,田作霖,靳云颚等人。
而第二期毕业的则是72个人,其中胡龙骧只是其中之一。
袁课文看了看,国民三军军长,以及其他的上将王承斌,名人太多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北洋军任职,很多都去了其他地方。
毕竟他们是09年毕业的,现在都五年时间过去了。
比如王都庆,毕业后任陆军第六混成旅炮二团团长、二师三团团长、十三团团长、步八团团长,第一军司令部上校副军事参议。
1913年后,所部随陆军二师开河南信阳、湖北,任湖北陆军第二十一混成旅少将旅长。
此时的他,在第二师部下,被王占元看重。
看了看,他准备挑选一些历史上没啥名气的。
“这个范滋泽在哪?”
“雨润兄啊,他毕业后去了第九师,现在去了陆军部养老。”
历史上的范滋泽没啥名气,只知道他参加过起义,当过第九师炮兵团营长。
后来,去了镇嵩军。
袁课文也就选定了他。
“那就邀请这个范滋泽担任我团参谋长。”
“至于说下边的几个营长,我应该是从鬼子国的陆军士官学校邀请。”
为啥呢?因为他们学习的就是日式军队作战,将来打鬼子也方便。
除了抗日战争,民国时期还有很多时候可以和鬼子打起来。
第一个就是关于蓝岛。
蓝岛早先在德意志殖民,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们在民国的敌人包括驻香江的英吉利,以及东南亚的高卢鸡,还有远东的老毛子。
最大的敌人反而是隔海相望的小鬼子。
后来蓝岛果然被小鬼子拿下,而民国军队只能干看着。
袁课文既然穿越了,那就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因此,他必须要有一群了解鬼子,会说日语的军官来训练他的军队。
副团长,参谋长都有了,接下来就是三个步兵营长,骑兵营,炮兵营等。
好在袁课文这会不是他一个人了。
两个副手,都是毕业于军官学校。
虽然这会通讯不发达,可是也得分人。
比如他们陆军大学毕业的老同学,不分阵营的都有联系。
更何况第九师也被裁撤了,范滋泽眼看炮裆的人不靠谱,又回到了陆军部。
此时陆军部,参谋本部很多都是他们陆军大学毕业生。
胡龙骧虽然是黎宋卿的人,但是这会两家关系好,他也不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