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4.段芝贵由鄂省入奉天,老张韬光养晦! (1/2)

这样一来,他空出的奉天上将军的位置更加引起了张作林的强烈兴趣。

为了表明自己势在必得的决心,

张作霖向中央正富发出了最后通牒,

这份由他的重要顾问、奉系文官之首袁金开起草的电报。

是发给陆军总长老段的:

“在辛亥GM和癸丑之变中,大总统专注于南方事务,北方的稳定全赖作林之力。

如今天下已定,却因小人的排挤,功成身退,想起来令人心寒。

中枢打算以护军使或将军之职来安抚我。

这种笼络手段用在别人身上或许可行,但对我张作林则不可。

总长对我颇为关照,关于与吴俊升互换职务的提议,我非常赞同。

我将率领全军驻守边远之地,静候命令。

只希望早日离开奉天,以免无休止的祸患。”

这番话的中心意思,无非是向中枢正府表明:

不要试图过河拆桥,在这个动荡的时代。

如果逼急了我,我完全可以脱离中枢,自行其是!

张作林直截了当地向中枢居功讨赏。

实际上便是冲着上将军之职的。

而所谓“与吴俊升对调一节”,实则是一种威胁。

意思是若敢“对调”,则必然自由行动。

到时“祸至无日”,后果自负,其枭雄本色跃然纸上。

但是袁世凯和段祺瑞这种正规的军人。

根本看不上张作林这种绿林出身。

因此当张锡銮迫于压力请辞的时候。

袁世凯仍不愿委张作林以都督。

而是派段芝贵入督奉天。

这个段芝贵是大有来头的。

段芝贵,字香岩,安徽合肥人,1869年生。

北洋武备学堂出身,后留学日子。

曾任袁大头新建陆军讲武堂教官。

1912年任武卫军总司令。

1913年授陆军上将,任陆军第一军军长。

1915年8月,授镇武上将军。

节制奉天、吉省、龙江军务,兼奉天巡按使,又封为一等公。

这时段芝贵是袁世凯的红人。

是北洋军中后来拥护洪宪帝制的第一号人物。

又是段祺瑞的本家和同乡。

此时他才46岁,因为职务比段祺瑞年龄低了些,故人称‘小段’。

可以说是年富力强,阅历丰富,头衔繁多。

顶戴辉煌,前途一片光明。

来奉之前,段芝贵是鄂省将军。

不过他在鄂的日子也不好过。

鄂省省会办军务的王占元不把段芝贵放在眼中,时刻想迫小段离鄂。

张锡銮和段芝贵都受到部下悍将的白眼相加。

他们都向袁大头哭诉。

尤其是小段,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袁哭鼻子。

因段芝贵的父亲段有恒在当年张作林受抚时是张的保人。

再后来张作林为了讨好袁世凯,曾拜段芝贵为老师。

段也在老袁面前为张竭尽讲好话。

从某种程度讲,段芝贵有恩于张作林。

所以老袁认为让张、段这两位悲情角色对调,或许可以缓和一下。

于是民国4年8月18日,老袁发表命令。

鄂、奉两督对调,这样的安排煞费苦心。

张锡銮深以窝在奉天为苦,奉到督鄂令时,喜之不尽。

终于可以摆脱两位不把自己放在心上的手下并能够真正有一番大展手脚的机会。

从来没有过的封疆之满一下涌上心头。

高兴之余,曾题诗云:“二十年前一少尉,而今开府鄂王城。”

他离开了狼窝,自然是爽了,却让张作林吃了瘪。

张作林虽然出身草莽,却也不是一味地讲义气。

他表面上不便拒绝小段上任,心里还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

只是逼走了张锡銮,中枢大佬已经对他很不爽了。

除了收到更强硬的回击外,没捞到任何好处。

现在腿短胳膊细,不是翻脸的时候。

此外又有同省另一只大老虎冯德麟在。

因此张作林遂姑且把一股子怨气按捺下去。

反而继续出人出力,

为袁世凯摇旗呐喊,装成极为忠心的样子。

这二十一条与闹得沸沸扬扬的“筹安会”之关系。

大总统是矢口否认,但看样子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04.段芝贵由鄂省入奉天,老张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