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 津门的陆士生,步兵编制 (1/2)

“二公子,巡警局杨局长的人来找您。”

袁老二的府邸,巡防营副营长袁振彪前来汇报。

袁老二点点头,应该是杨以德调查的津门籍毕业于陆士军校的人才回来了。

“让他过来。”

“是。”

袁振彪直接通知了杨以德。

杨以德一身巡警衣服,来到了吴老二的住宅。

津门这个地方,随着近代而崛起。

再加上各国租界,以及北洋通商大臣驻地,这里日渐繁华。

实际上这里在民国前期比魔都的地位还要高。

他号称远东第一城市。

论租界,这里有日租界,德租界,奥匈帝国租界等等。

魔都有港口,这里也有。

魔都有铁路,这里也有。

魔都有大学,这里还有。

魔都有的津门有,魔都没有的他也有。

杨以德来到书房,行了个礼。“二公子,您要我调查的,关于津门人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已经调查完毕。”

“有第四期留学生王永泉,回国后在鄂北新军服役。

1908年春毕业回国,任陆军速成学堂工兵科科长,兼任兵学教官。

不久去了鄂北,任北洋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管带,创办桥梁队和轻汽球队。

1910年1月,任鄂北陆军工兵团团长。

今年5月率队赴京参加军谘府秋操,留北京政府陆军部任职,担任参议。”

“第六期的,步兵科孙国英,1910年毕业回国,担任保府军校教官。”

“第六期的杨文恺,担任陆军部参谋。”

“第六期的张厚德,炮兵科毕业,担任第三镇炮三团管带。”

“第六期的工兵科,华世中。”

“第六期的辎重科,谢家琛。”

“第七期的旗人,鸿宾。”

“第八期骑兵科,孙德馨。”

“嗯,联系方式都有吗?”

“如果有的话,还请杨局长一定要多多帮忙,就说我袁老二邀请他们组建新军。”

袁老二这次从现代,拿出来了300万大洋的金条。

别说是一个营,就是组建一个步兵师都行。

当然了,他现在要做的并不是组建庞大的军队,他没有那么多的心腹军官。

因此,他现在需要做的是一步步来。

比如1911年团,1912年师,1913年军,1914年三个军。

以他三三制来说,一个军最少要有三个步兵师。

而三三制,按照十个人一个班,31人一个排。

一个连有三个排,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但是隶属于营。

因此一个连有排兵99人,连部有连长一个,副连长兼任一排长,同时还有文书一名,通讯兵两名,一共103人。

一个营,基本上可以驻防一个县城。

三个连一共是309人,营长一人,副营长一人。

营长负责指挥全营作战,副营长负责营直属部队。

比如营一级拥有一个直属排31人,拥有一个加强炊事班20人。

直属排有轻机枪班10人,侦察班10人,警卫班10人,排长一名。

也就是说,一个营满编362人。

战争时代,一个营可以防守一个阵地。

到了团一级人就多了。

首先是三个营,一共1086人。

团部直属力量,分为警卫排31人,骑兵连103人,重机枪连103人,炮兵连103人,后勤辎重连103人,宪兵小队10人,参谋科9人。

一个团,满编为1550人。

看起来不多,实际上团基本上就是作为四个县城的驻防兵力。

旅一级的编制就更大了。

三个步兵团加起来就是4650人。

而旅部和团部一样,并不负责跟在下边的团营在一起。

比如下属三个团分别在各县城驻防。

而旅部,基本上驻防在市里。

团级有配属的特种力量,什么骑兵连,炮兵连,重机枪连,后勤保障连,全部升级为营。

光是旅部直属四个营的特种力量,就有1448人,相当于下边一个团了。

要知道他可是有重机枪,轻机枪,迫击炮,这种火力面对北洋军一个团都不弱了。

特别是炮兵,从迫击炮连,升级到了57㎜步兵炮18门。

除此之外,一个旅作为一个省内单独驻防的,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13 津门的陆士生,步兵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