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 买不如造,日耳曼贵族军官 (1/2)

“二公子,论质量,自然是进口的好。”

“而且进口的价格,也不一定比国产的贵。”

“最重要的是,进口的武器当时可以提现。”

“而国产的,他得排队生产。”

虽然组建了八个营,但是只有袁振彪是警卫营。

其他的张厚德炮兵营,剩下六个都是步兵营。

袁老二点了点头。“你说,我投资一个兵工厂怎么样?”

投资兵工厂,可以的增加华夏的

军工实力。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增加一挺机关枪,鬼子就得多死一个人,我们少死一个人。

我要是增加一门大炮,那就更不用说了,鬼子得多死十个,我们多长时间活十个。

论轻步兵作战,鬼子是远不如我们的。

可是他们强大在空军和炮兵。

袁老二穿越的时间是1911年,也就是说,可以比1931年要早了二十年。

最重要的是他获得了两界穿越的异能。

这第一个月,就获得了价值600万大洋的黄金。

多了不敢说,要是每个月这么多,一年下来可就是7200万大洋啊。

按照一门75毫米山炮三万块,他一年时间从现代带回来的黄金,可以购买75山炮2400门。

这可是非常多了啊。

根据统计,二战当中,鬼子一共有92式70毫米步兵炮,总数为三千门。

38式75毫米野战炮,总数为3300门。

41式75毫米山炮,总数为2000余门。

94式75毫米山炮,总数为1500门。

95式75毫米野战炮,总数为261门。

14年式105毫米加农炮,总数为180门。

89式150毫米加农炮,总数为150门。

37或47毫米的各类战防炮,总数近7000门。

各类迫击炮,总数近8000门。

整个二战,加上一战的存续火炮超过3万门被用于步兵支援,其中至少有1/3被投入华夏战场。

战后统计显示,共接收缴获各类日军火炮约12400门,其中包括一部分高射炮。

在战争结束时,美军销毁和收缴了大量的日军武器,包括约1.45万门火炮。

差不多,我军和老美,一共缴获,接收了2.7万门。

虽然不到三万门,但是鬼子在老家还有不少部队,三千门火炮还是有的。

整个二战,鬼子的75㎜山炮,也才4000门。

而袁老二一年的进口黄金,就可以购买到和小鬼子十年的总产量。

不过买不如造,这一点他是非常明白的。

“办兵工厂?也不是不可以。

张香涛,还有咱们北洋的津门兵工厂,都能自己生产武器。”

“不过,如果装备咱们八个营,现在办兵工厂会不会来不及了?”

袁振彪小心翼翼的提着意见。

袁老二却不以为意。“不急,不急。”

“这样吧,你先联系军火商,把八个营的装备给我采购了。”

“是。”

民国时期,还有晚清时期,世界各国都在华夏销售军火。

民国和晚清的军火贸易差别很大,晚清时期以克虏伯为代表的国际军火商更喜欢卖大型武器。

什么大口径炮台火炮,什么铁甲舰,甚至连兵工厂都打算和清政府合伙开办。

在李鸿章掌权时期,克虏伯成功向清朝出口了1900多门火炮,其中1600多门是李鸿章亲自敲定购买的。

李鸿章成了克虏伯公司的VIP客户,克虏伯家族的掌门人都亲自和他通信、攀交情。

不过到了民国以后,由于我们汉阳兵工厂,魔都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奉天兵工厂的建设。

使得了部分步枪,子弹,手榴弹等轻武器的自给自足。

特别是晋西阎老西,他能够生产75㎜山炮。

奉天就更不用说了,牛逼时候生产了210㎜的超重炮。

所以民国时候,进口武器反而比晚清时期要少了很多。

袁振彪作为袁大头都嫡系,警卫营管带,自然认识日耳曼的军火商人了。

早在1895年12月,袁大头主持小站练兵时,在原有枪械的基础上,又经德国退伍军人汉纳根之手,新购进曼利夏步枪5400枝,曼利夏马枪700枝,六响手枪1,000枝,五十七厘米格鲁森快炮40尊,步官挂刀各500柄,用于充实其军队装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16 买不如造,日耳曼贵族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