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二作为袁大头身边最亲近的人,且带兵在武市前线,自然是知道情况的。
不过他可不会拿出真金白银来安抚北洋军,他能做的就是把自己麾下部队维持好就行。
他和和麾下的军官时间太短了,贸然提拔的话,很容易出问题。
和袁大头不一样,袁大头小站练兵,那是整个华北的精锐。
再加上到这会将近二十年,他麾下有大批的人才,扩军那是有钱就行,根本不用考虑军官问题。
袁大头点点头,答应了葛福的建议。
“我这边没有问题,不过革命军那里还得需要你去说。”
“你放心吧,革命军那里我们有人去了。”
世界第1次大战以前鹰酱可是世界第一,所以他们说句话,哪怕是炮裆也必须得听。
毕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此时的孙大炮,只是在全国革命党中的三大巨头之一而已。
而且革命党只是革命党,各地的起义军,那是各地军官自己的部队。
比如黎胖子,就是鄂北起义军的代表,人家和你没关系。
眼下各国领事出来调停,袁大头也只能回去。
甚至怕反悔,袁大头还说道。“要不,请鄂北军政府的人来签个协议?”
只有当着洋人的面,签了停战协议他才放心。
眼下全国大部分都独立了,他也不得不为自己考虑。
除了是北洋军前线总指挥以外,他还是内阁总管大臣。
对于今村长藏,以及孙大炮等人的来信,他并没有忘掉。
那就是只要满清退位,成立全民帝国,那就让位给他,所有起义军革命党全都听从他的指挥。
对于满清,袁大头心想自己也尽了力。
不是他能力有限,而是人心向背,他不能逆势而为。
葛福显然也同意这个想法。“好,那我这就联系鄂北军政府的黎胖子,大家当着我们各国列强的面签订这个停战协议。
协议签订以后任何人不能再开战,否则的话我们各国列强有权力动用军队镇压。”
“没问题。”
袁大头这个蛤蟆精转世,对此没有放在心上。
不是他不想打,一方面没钱,一方面晋西起义,又牵制了他部队军队。
甚至,他的后路开封都起义了。
他现在必须得马上回到京城,那里还有第一镇。
12月1日,鄂北军政府代表蒋翊武和吴兆麟来了。
黎胖子是明面上的人物,但在背地里是这些青年军官掌控的权力。
甚至黎胖子并不想起义,在起义军发动的时候,他甚至躲在桌子底下。
1909年秋,为策动新军,蒋翊武决意从军,经人介绍,投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
说到底,他们都是下级军官,掌握部队的实际兵权。
“咱们先不打了,大家都是汉人,没有必要因为满人而打来打去。
只希望袁大将军能够劝说清帝退位,我们自然听你指挥。”
“这个好说。”
袁大头打了个哈哈,他正准备签订了停战协议的,回去就让载沣那小子下台。
满清的半壁江山没有了,北洋新军又是他的人,满清拿什么拒绝?
于是鄂北军政府的代表开始签字,从现在开始鄂北这边算是停了下来。
而袁大头则是马不停蹄,乘坐京汉铁路就要回去。
“父亲,您准备怎么做?”
袁老二亲自率领警卫营,把一团和二团,炮兵,骑兵等留在了鄂北。
他也不怕那些军队会犯上作乱,因为他们没有钱。
袁大头想了想,说道。“唐绍仪怎么样?”
历史上正是唐绍仪代表袁大头都北洋军,和南方炮裆的伍廷芳开始谈判。
“此人不错,是南方人,还有北方背景,又和洋人也熟悉。”
袁老二对南北议和没啥兴趣。
此时他只知道,自己回到京城拿一些古董就可以回现代了,毕竟民国马上就要成立。
民国成立以后,各省的起义军要被裁撤,自己一个旅的兵力,也可以慢慢的扩编。
袁大头看儿子也赞成,于是就连忙给唐绍仪发电报。
同时,他带领卫队,加入袁老二的警卫营北上。
跟着袁大头,袁老二回到了京城。
与此同时,老大袁一头也来迎接。“父亲。”
“大哥。”
在袁老二淡淡的和大哥打招呼。
袁一头有些记恨,老二竟然成了父亲身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