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小鬼子被我们宰了十三万,大胜啊,大胜啊!”
“这是大夏国取得了对东洋帝国取得的,第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
“大夏国万岁,守备军万岁!!”
城内,旗帜滚滚。
街头上,热情洋溢的学生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显得异常兴奋。
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悬挂着红灯笼。
长长的鞭炮点燃!
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了起来。
这段时间以来,炮火声在城外从未断绝。
城内的百姓虽说在军管制度下,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但是!
这些老百姓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城池被攻破,面对凶残的小鬼子……。
毕竟小鬼子的暴虐,众所周知。
不过这一次,一切都没有发生。
今天的这座城池,格外的喜庆、格外的安详。
城门口。
喜气洋洋的老百姓手持各种都城内特有的小吃,挥舞着小红旗,等待着他们的英雄进城。
“立正!”
“踏步,走!”
手持sks半自动步枪、中正式步枪的士兵,在各连队指导员的指挥下。
挺直身躯,向城内进发。
“兵哥哥,吃汤包,金陵城最好吃的汤包!”
“娃儿,打仗累了吧,我给你们做的糕点,金陵城特色的桂花糕……”
“金陵城守备军万岁,兄弟们,好样的,男子汉,你们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男子汉。”
“谢谢,谢谢……”
更有激动的老百姓,跪在进城的这部分士兵面前。
表达自己的感谢。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的家人都被小鬼子给杀了,谢谢你们帮我报仇血恨了。”
“没有你们,金陵城保不住,谢谢你们救了我们的命。”
各部连指导员立刻向前,将跪倒在地的老百姓们给搀扶起来。
这部分士兵中很多一部分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他们临时被补充到金陵城守备军中。
本是被当做炮灰的他们,看着那些对自己表达感谢的金陵城市民。
心中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他们纷纷挺直了身躯,目光直视前方。
露出了骄傲、自信的表情。
原来!
有些战争并不是毫无意义。
这就是意义!
他们战死沙场的意义。
入城的军队中,并没有毛致远的身影。
用毛致远的话来说,这些荣耀并不属于他。
而是属于这些为国血战的将士。
“司令!”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这一幕。”
“很是温馨!”
站在毛致远身后的萧山令说道。
此人是湘南弋阳县人,生于1892年,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
时任宪兵副司令,兼任首都警察厅长等职,负责防守上新河、雨花台、光华门等阵地。
毛致远的记忆中。
萧山令在12月13日的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是啊,司令!”
“真好啊!”
“我们赢了,竟然赢了。”
“在这之前,我想着这一仗肯定输了,而我也必然以身殉国。”
“不过那似乎并不是什么骄傲的事情,因为身为大夏国军人,守护不住大夏国的国土,保护不了大夏国的国民。”
“这在我看来,是军人的耻辱。”
罗策群也笑着说道。
毛致远看了一眼罗策群,记忆中此人是第66军159师代师长,少将。
1937年12月12日,他也牺牲于金陵保卫战。
往后看!
高致嵩:第88师264旅旅长,少将,12日牺牲于金陵中华门。
朱赤:第88师262旅旅长,少将,12日牺牲于金陵中华门。
易安华:第87师259旅旅长,少将,12日牺牲于金陵莫愁湖。
李兰池:第57军副旅长,少将,12日牺牲于金陵太平门1。
司徒非:第160师参谋长,少将,12日牺牲于金陵保卫战。
姚中英:第157师参谋长,少将,12日牺牲于金陵保卫战。
刘国用:第74军第58师174旅少将副旅长,13日与数千将士于水西门外因弹尽殉国。
蓝运东: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