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委员长大名,逸尘如雷贯耳!”
“委员长自号国家之最高领袖,与东洋帝国妥协、奉行绥靖之策!”
“一丢奉四省,下令东北军不许抵抗,三十万奉军不发一枪,退入关内!”
“委员长与张小六,真乃心意相通之结义兄弟。”
“二丢淞沪,八十万热血健儿血洒淞沪、委员长细致微操,越过前线司令长官、总司令、军长、师长……”
“竟能将一连炮兵随便调走,指挥当真如使臂指!”
“听闻淞沪战事正酣之际,委员长依旧在等待九国公约组织开会,奢望列强调停战争。”
“直到基层部队已经涣散,不听命令,各部队将领已经无法指挥,全军散乱、最终不得不退。”
“委员长,真乃天纵奇才!”
“三丢金陵,我大夏三十万手无寸铁之老百姓,被东洋帝国鬼子军屠杀殆尽!”
“金陵城守备司令官仓皇出逃,顾首不顾尾,至于委员长更是千里遁进山城、惶惶不可终日!”
“也不知委员长有何颜面,面对葬于金陵城中的荪先生!”
“四丢……”
“……”
“纵观委员长一生,好弄权术、胸无点墨、志大才疏、心胸狭隘……”
“如今国府军内部腐败不堪,四大家族贪婪无度、大夏国山河破碎,国民民不聊生。”
“此皆是委员长之滔天大功!”
“若是委员长真有大才,并意欲将琼州军纳入麾下,逸尘求之不得。”
“奈何!”
“奈何!!”
“在逸尘看来,委员长之才怕是只配担任大夏国军队某部之后勤运输大队长!”
“委员长若是只担任琼州军旗下一排之排长,或许还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若是将琼州军交付委员长,琼州军岂不是主动找死、自绝生路?”
“淞沪、金陵之鉴,历历在目……”
“逸尘实不敢让委员长接手琼州军!”
“除此之外,逸尘认为大夏国版图庞大,凉快之地颇多。”
“委员长可寻得一凉快之处,好生待着!”
“莫要再误国误民,莫要再让四大家族为祸华夏!”
“卫国军统帅——周逸尘敬上!”
……
常凯升身为国府军之总裁,也是大夏国目前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这些年来,就算他与李综仁、白崇喜、阎老西等人互相看不上眼。
但像周逸尘这样指着他鼻子骂的,实在是不多。
尤其是一口一个运输大队长。
一口一个细致微操、能力只够指挥一个排的话。
让常凯升破防了!
而最后一句,翻译过来就是让常凯升哪凉快,哪待着去。
这对于像常凯升心高气傲、志大才疏的人而言,简直是贴脸开大。
关键是!
周逸尘上述所说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这一点!
常凯升还反驳不了!
饶是常凯升脸皮足够厚、城府足够深。
也是被周逸尘的这番话,给整的直接破防了。
“一个小岛的地方军阀,也敢嚣张到这种程度!”
“真是可恨!”
“可气!!”
常凯升无能狂怒,不过眼下国府军处于消极抗战的时期。
面对东洋帝国的攻击,国府军都有些力不从心。
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琼州岛地处粤东省以南,琼州海峡将琼州岛与粤东省隔开,
其东为南海粤东海区,西为北部湾,是大夏国三大海峡之一,仅次于瀛洲海峡和渤海海峡,是大夏国第三大海峡。
海峡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宽度29.5公里。
眼下常凯升连国内、党内的烂摊子都收拾不过来,更何况是隔得这么远的琼州。
所以周逸尘的这些嘲讽,常凯升也只能打碎了牙齿。
往自己的肚子里面咽进去。
“总裁大人!”
“康处长?”常凯升的机要秘书问道。
“让康择去征集10万知识青年入伍。”
“任命康择任为全国知识青年志愿军指导委员常委兼主任秘书。”
“去琼州岛担任特派员的事情延缓!”
从周逸尘的这番回复来看,常凯升就算是厚着脸皮将康择给送过去了。
也绝对没啥好果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