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眼中,鹰酱身为老牌列强,底蕴深厚,怎么看都不会输给日子这个新晋的列强。
可实际上,他们并不清楚,鹰酱的强大主要体现在工业与经济层面,在军事实力方面,在列强之中处于垫底位置。
张学凉对此心知肚明,却并未向众人解释。
他明白,在当下,让大家满怀信心,对于推进后续计划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局面。
很快,军事会议召开,吉省陆军的扩军方案在会议中尘埃落定。
以第1步兵师的三个步兵团为根基,着手组建三个全新的步兵师。
具体规划为:第11团留在第1步兵师,第12团扩编为第4步兵师,第13团扩编为第5步兵师;第21团留在第2步兵师,第22团扩编为第6步兵师,第23团扩编为第7步兵师;第31团留在第3步兵师,第32团扩编为第8步兵师,第33团扩编为第9步兵师;教导师保留第1团,第2团扩编为第10步兵师,第3团扩编为第11步兵师。
如此安排,每个新组建的步兵师都有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作为支撑,能够迅速形成战斗力,提升整体军事水平。
吉省陆军就此再次开启大规模扩军进程。
然而,以吉省和龙江两省的实际实力,要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但张学凉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穷兵黩武之路。
在这乱世之中,倘若不能尽快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后续的战争里,必将陷入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困境。
正所谓乱世求存,有枪有人方能立足,否则,等待自己的很可能就是老巢被敌人一举端掉的悲惨结局。
无论是吴大舌头、冯麟阁,还是袁大头,皆非善类,他们心怀叵测,各有算计。
而隐藏在背后的日子和俄国,更是如恶狼般穷凶极恶,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片土地。
一旦在这场争斗中失败,天下虽大,却将再无老张家父子的容身之处。
既然已经踏上争霸之路,张学凉早已做好了充分的觉悟。
在如此沉重的压力之下,他深知唯有竭尽全力提升自身实力,才有希望在争霸战争中脱颖而出,取得胜利,而不是沦为失败者,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
此次扩军组建的十二个步兵师,兵力将近22万,乍看之下,规模颇为可观。
然而,一旦战争全面爆发,这点兵力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便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毕竟,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实力太过强大。
吴大舌头和冯麟阁之流,不过是跳梁小丑般的小角色,袁大头看似威风八面,实则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真正的劲敌,是日子和俄国这两个老牌列强,尤其是日子,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当下最为紧迫、最为严峻的威胁。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子虽然裁撤了部分曾经强大的陆军力量,目前陆军常备兵力维持在25个师团。
但即便如此,这25个师团所蕴含的实力,依旧远远超出吉省陆军能够抗衡的范围。
按照满员编制来计算,这25个师团的兵力接近五十五万之多。
以日子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全力进行扩军,将军队规模扩充至上百万,并非难事。
当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日子并不会毫无顾忌地大肆扩军。
这也成为张学凉目前唯一可以把握的机会。
倘若让日子顺利熬过这几年的困难时期,外债压力得到有效缓解,那么张学凉想要实现一统东北的宏愿,将变得难如登天。
别的不说,单看日子在奉天疯狂掠夺资源的行径,就极大地推动了其工业实力的快速增长。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便能清晰地看出这种状况。
鞍山和本溪的铁矿石资源,大半都被日子人牢牢掌控。
吉省的钢铁厂已经投入生产,其所需的铁矿石同样来自本溪,然而,在铁矿石供应方面,却遭到了日子人的重重阻挠。
若不是张学凉与吴大舌头此前早有约定,吉省的钢铁厂恐怕连最基本的铁矿石供应都难以保障,只能无奈地选择进口。
但这种依赖他人的局面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吴大舌头也并非毫无察觉,他已然感受到了吉省带来的潜在威胁。
一旦吴大舌头彻底倒向日子,那么吉省想要获取铁矿石,无疑将成为一种奢望。
因此,张学凉深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东北的统一,将日子人彻底赶出东北。
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本,与日子继续进行长期的周旋与对抗。
为了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吉省陆军此次扩军行动极为低调隐秘。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