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五年,深秋。
京州古城的夜色浓得化不开,秦昊站在客栈二楼的窗前,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轮廓。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透出些许惨白的光晕。
先生,您要的热茶。小林端着茶盘走进来,青瓷茶碗里飘着几片碧绿的茶叶,这地方可真够偏的,连个路灯都没有。
秦昊接过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越是偏僻的地方,越容易藏污纳垢。他抿了一口茶,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明天一早,我们去拜访那位报案的村民。
小林点点头,正要说话,突然一阵凄厉的笛声划破夜空。
那声音不似寻常笛声清亮,反而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沙哑,像是有人在用指甲刮擦骨头。秦昊的手一抖,茶水溅在窗台上。
这......小林脸色发白,这是什么声音?
笛声忽高忽低,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尖锐刺耳。秦昊放下茶碗,快步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手枪,走,去看看。
两人提着马灯走出客栈,沿着青石板路往笛声传来的方向走去。夜色中,雾气渐渐浓重,马灯的光晕只能照出几步远的距离。
笛声越来越近,秦昊感觉自己的心跳随着那诡异的节奏加快。突然,小林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先生,您看!
前方的雾气中,隐约可见一个人影。那人背对着他们,身形佝偻,手中似乎握着什么。笛声正是从他那里传来。
站住!秦昊厉声喝道,同时举起了手枪。
人影猛地一顿,笛声戛然而止。下一秒,那人以一种诡异的姿势转过身来。马灯的光照在他脸上,秦昊倒吸一口冷气——那根本不是人脸,而是一张布满鳞片的兽面!
啊!小林惊叫一声,马灯脱手落地。玻璃碎裂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等秦昊重新举起马灯时,那人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地上只留下一串湿漉漉的脚印,散发着浓重的腥臭味。
先生,那......那是什么东西?小林的声音在发抖。
秦昊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被地上的另一样东西吸引——那是一支惨白的笛子,在月光下泛着森森冷光。他蹲下身,用帕子包着手捡起笛子。入手冰凉,质地坚硬,表面布满细密的孔洞。
这是......小林凑近一看,突然捂住嘴,这不会是...
人骨。秦昊沉声道,而且是胫骨。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尖叫。秦昊和小林对视一眼,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
穿过几条小巷,他们在一处废弃的院落前停下。院门虚掩着,浓重的血腥味从里面飘出来。秦昊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两人都僵在原地。
院子里横着一具尸体,确切地说,是半具尸体。从腰部以下不翼而飞,断口处参差不齐,像是被什么野兽撕咬过。死者的脸扭曲变形,嘴巴大张,似乎死前经历了极大的痛苦。
秦昊蹲下身检查尸体,突然注意到死者的右手紧握成拳。他用力掰开死者的手指,一枚铜钱掉了出来。铜钱上刻着古怪的符文,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青光。
先生,您看这里!小林指着死者的脖子。秦昊凑近一看,只见死者的喉咙处有几个细小的孔洞,排列的形状竟与那支骨笛上的孔洞一模一样。
远处传来犬吠声,秦昊站起身,先回客栈,明天一早进山。
回到客栈,秦昊将那支骨笛放在桌上仔细端详。笛身细长,表面刻着一些难以辨认的符号。他试着用帕子擦拭笛身,突然发现笛子的一端似乎可以旋开。
小林,把灯拿近些。
在灯光下,秦昊小心地旋开笛子的一端。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笛子内部填满了暗红色的物质,像是凝固的蜂蜡,又像是干涸的血迹。
这......这是骨髓?小林捂住鼻子。
秦昊用镊子夹出一小块暗红色物质,放在鼻端轻嗅。除了血腥味,还有一股淡淡的药香。他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本古籍,快速翻动。
找到了!他的手指停在一页泛黄的纸上,《巫蛊志异》中记载,以横死者胫骨制笛,填入巫药与蜂蜡,可通幽冥......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秦昊猛地抬头,只见窗纸上映出一个扭曲的影子,正缓缓向屋内探来......
窗外的影子一晃而过,秦昊迅速拔出手枪,但等他冲到窗前时,外面只剩下浓重的夜色和飘散的雾气。
先生,这地方太邪门了......小林的声音有些发抖。
秦昊收起手枪,转身看向桌上的骨笛,明天一早,我们进山。这案子不简单,必须找到源头。
第二天清晨,秦昊和小林雇了辆马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深山驶去。山路崎岖,马车颠簸得厉害。小林抱着装满工具的箱子,时不时被颠得撞在车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