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有一处山岗,是埋死人的地方。
村里有人过世或者意外死去,都埋到那里,渐渐的,这个地方便有了很多坟堆,人们也称此地为乱坟岗。
乱坟岗位于村庄外围的一座山梁上,有一条小路穿过,那是早些年间人们进出村子的必经之路。
如今很少有人走了,因为村里通了公路,人们出行都坐车。
即使需要步行,也是沿着公路行走。
自然,穿过乱坟岗的那条小路就无人问津了,如今,小路已杂草丛生,依稀还能辨别路的痕迹。
事情发生在上个月。
我们村的刘老汉去世了,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年。其中女儿未嫁,两个儿子都已有了家庭。
平常就女儿在家照顾刘老汉,两个儿子因为有了家庭都搬出去住,只有空闲时间偶尔来看望一下刘老汉。
刘老汉与其老伴很是相爱,奈何天不遂人愿,一场重病让其老伴早早的就撒手人寰。
自从老伴走后,刘老汉也没有再找一个的打算,一个人难免有些孤单无聊,渐渐养成了听戏曲的习惯。
对戏曲的热爱,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往往一听就是一整天。
有时候,从他家屋前路过,总能见到刘老汉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旁边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台巴掌大小的录音机,录音机里传出咿咿呀呀唱戏曲的声音。
看他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听着戏曲,摇来晃去的样子,很是惬意。
这种场景我见过很多次,每次从他家屋前路过,总会看见他坐在院里的摇椅上晃晃悠悠的听着戏曲。
若是下雨天从他家屋前路过就看不到这种景象了,但依然能听到屋子里传出的戏曲声。想必是下雨的缘故,院子里不方便,就只好在屋里听了。
有时候我就在想,天天听这个,不会腻吗?这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兴趣爱好就是不一样,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大家也都习惯了刘老汉一个人经常在院子里听戏曲的生活,对此也是见怪不怪。
自从刘老汉去世后,村里就再也没有响起戏曲的声音,人们一下子还有点不习惯。
得知他去世,大家也都去帮忙料理后事,他的子女和亲戚朋友还为他举办了丧葬酒席,这是我们这儿的习俗,人死后都会举办一个这样的酒席,之后才会出殡入葬。
随着酒席结束,人们便抬着刘老汉的棺木来到乱坟岗,准备安葬,经过一番忙活,终于成功入葬。
收拾完一切,人们也陆陆续续的返回了家,事情就这样结束。
大家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各忙各的事去了。
我们这里就这样,谁家有事大伙就互相帮忙,忙完了就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做自己的事,民风淳朴简单,没有勾心斗角。
这事刚过没几天,某天下午,我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电话铃响起。
一个朋友给我打来了电话,叫我晚上到小镇上喝酒,好久没见,想聚一下。
由于平常跟我关系比较好,见到他的邀约,便欣然同意了。
简单收拾一下,换了双鞋子就出发了。
由于小镇距离我们村子不算太远,走路半个时辰就到。
于是,我就打算沿着公路步行而去,顺便运动一下,就当锻炼身体了。
不知不觉,来到了小镇上,天色已有些黑,掏出手机联系了他。
见面之后便找了个酒馆,点了几份小菜,又要了几箱啤酒,边喝边聊,天南海北的胡诌着,气氛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由于沉浸在欢乐的聊天氛围中,竟不知时间的流逝。
等反应过来才发现,已到了深夜。
桌子上摆放着许多装菜的盘子和一些还没喝完的啤酒瓶,地上还有几个装啤酒的纸箱子,这是喝了多少酒啊!
由于我的酒量比较好,尽管喝了那么多啤酒,依然没有醉意,只是酒足饭饱后有些困意,想要回家去睡觉!
而我的朋友酒量比较弱,再加上喝了那么多酒,有些迷迷糊糊的,走路也不方便,就扶着他从酒馆出来找了个旅社住宿。
把他安顿好后,我就启程往家中赶了。
我为什么没有留下住宿,是因为明天我还要早早的去帮村里的一户人家搬运货物,怕耽误时间。
就想着早点赶回家中休息!
若是沿着公路回去就有些绕了,要花好长时间,如果走小路从乱坟岗穿过则需十来分钟就能到达。
好在今晚月亮很好,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清晰可见,即使是小路也能看得清楚。
我这才决定走小路穿过乱坟岗快速回到家中休息。
说走就走,一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