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 义诊体检 (1/2)

孙一凡满脸堆笑一路小跑地迎上去:“您就是侯记者吧?我是西御道乡党政办主任孙一凡,我和你们新闻中心刘主任是老同学……”

她还是老样子,皮笑肉不笑地握手:“对,我是侯海燕。你好孙主任,你好纪书记,又见面了秦老师……”

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影响,山东人喜欢逢人称“老师”,大多数时候是尊重的意思,不过对比前两位的职务称呼,她多半是觉得秦锋的级别和职务上不得台面。

秦锋浑不在意,礼貌地上前握了个手,连一句多余的话也没说,毕竟这次是孙一凡安排的,自己没必要上赶着去巴结。

这次来的记者不少,除了省台的侯海燕和一名摄像师外,还有一家党报一家都市报的文字记者,当然,真正的主角是后面两辆车上副院长带队的医护人员。

孙一凡跑前跑后忙个不亦乐乎。

趁着大家在这里欣赏美景的空档,秦锋赶紧给宝山婶打了个电话,叫她先去通知全村人准备体检,再去村委烧几壶热水。

在所有人看来,上门义诊体检是一件好事,村民一定会欣然前往,可是等他们一行人到了村委铺开摊子,主动上门查体的村民却只来了稀稀拉拉的七八人。

宝山婶拉着秦锋到一边嘀咕:“大家还是最关心合村并居的事情,到底怎么样了?”

秦锋搪塞道:“哪能那么快就给答复?当务之急还是先体检,市立医院的医生护士大老远来了,你们配合一下嘛!”

“俺真是全都通知到户了,可人家都不愿意来,俺有什么办法?”

“我就不明白了,又不收你们钱,为什么都不来啊?”

“嗐,还不是都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嘛,小病靠捱大病靠命,那些八十岁往上的,就算查出了个肿瘤什么的,医院里也不给开刀了,反倒是自己徒增烦恼。”

“你们可不能这么想啊,世振书记和玉凤大娘不就是耽误了嘛!”

“是啊,俺也是这么说,这不是还是来了几个嘛。”

“唉,这才几个人啊……”

秦锋眉头拧成个川字,只能去向纪怀山如实汇报。

纪书记倒是很平静:“没事儿,他们不来我们就送上门去,正好也是个走访群众的机会。小秦你还是要转变一下态度,服务群众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行。”

“可是今天来了这么多记者,我担心会出乱子……”

孙一凡打断秦锋的话:“出什么乱子?秦锋你不要危言耸听!先让记者把领导走访慰问的片子拍了,别耽误书记的宝贵时间!”

纪怀山摆摆手:“免费体检上门服务,这是好事,不能因为担心群众反映问题就做成了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再说了,群众对合村并居有意见也是合情合理,我在这里你怕什么!”

既然他们都这样说了,秦锋也不再力劝,领着大家直奔张太白老人的宅院,作为村里年纪最大、觉悟最高的老人,料想不会闹出找记者告状的事情。

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抢在记者进门之前给老人递了个话:“合村并居的事情我汇报上去了,领导们还要开会研究,今天记者来报道体检情况,希望您配合一下……”

老人爽朗一笑,撸起衣袖:“好啊,支持小秦干部的工作。”

纪怀山正好走进院子,当即向老人说道:“他马上就是小秦书记啦!老人家,我今天正式送他来大槐荫村当村支书,保证给各位服好务!”

孙一凡插话介绍:“这是我们西御道乡党委书记纪书记。”

“好,好,书记好!”张太白笑着点头,招呼他儿子张桢年和儿媳忙前忙后沏茶摆椅子,自己坐在古藤圈椅上纹丝未动,也不知道他那句“书记好”,指的是秦锋还是纪怀山。

医疗队携带的设备有限,义诊检查得比较粗浅,除了膝髋关节退行性病变外,老人的血压和血糖都偏高,通常会伴随着动脉硬化等并发症,医生建议他抽空去医院做个详细的心脑血管检查。

张太白摆着手:“嗐,我这把年纪了,活一天算一天,还折腾啥啊!不去,不去。”

纪怀山听说张老爷子已经95岁,耳不聋眼不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叹:“您老有什么长寿秘诀吗?”

“有啊,就是这山里的空气泉水、粗茶淡饭。”

老人热情地邀请大家品茶,话里话外都是对这大山的留恋,话题很自然就转到他祖上隐居深山,盛世则出乱世则隐的古训。

纪怀山趁机说道:“如今可是太平盛世啦,按您祖上规矩,应该出山享福啦!”

“哈哈,你看这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山了嘛,我们这些人老了,跟不上外面的发展变化,就只能留下来守业。山里这几亩薄田是祖上传下来的,要是荒了无颜见列祖列宗啊!”

他话里话外都是故土难离的意思,秦锋担心再说下去会让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