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锋是从侯海燕那里拿到张萂沁联系方式的。
这小丫头在采访中随口一讲,就会让侯海燕联想到她的真实身份。
以秦锋对侯记者的了解,她很可能会用救治大槐树的报道、两箱猫山王榴莲的感谢来拉近采访距离。
这些都不是问题,秦锋相信侯海燕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就算知道了真相也无关紧要。
他担心的是她俩的攀谈都让宝山婶听了去,万一张萂沁无意之间说起张桢利的名字,那么宝山婶马上就会知道所谓的公益组织和捐助资金的来历。
而以他对宝山婶的了解,这个关键信息肯定会传到张太白那里。
老头子一旦知道自家子侄暗中出资帮了秦锋,必然会大发雷霆,其后果就是张桢利撤资,并且彻底与秦锋决裂。
这样一来,秦锋失去的不仅仅是张桢利这个盟友,还有很多离乡游子的潜在支持,可以说是满盘皆输的后果。
所以他必须让张萂沁逐字逐句地还原当时的采访过程,确认宝山婶到底知道了些什么。
张萂沁做了半年秘书,养成了一个好记性,非常肯定地说自己没有讲过老板的名字。唯一会引起宝山婶怀疑的,就是村里救治大槐树,怎么会引起张萂沁注意这件事,想要编个理由搪塞也很容易。
秦锋松了口气,叮嘱小姑娘千万要谨慎后,他又走到一边打电话给侯海燕,再一次确认是否泄露过关键信息。
侯记者此时乘坐的采访车还在盘山路上,听到秦锋语气严肃地讲了问题严重性,也有点后怕。
幸好她心里隐隐有些看不起张萂沁,先入为主地以为这丫头是个富家千金,这次是打着监督维修工作的幌子跑山里来旅游的,所以没往其家庭背景方面深挖,要不然还真会把张桢利名字给问出来。
秦锋松了一口气,这最大的危机算是躲过去了,他旋即又问起侯大记者这次到底是做什么报道。
侯海燕虽然因为刚才的事情态度缓和了一点,可当着这么多同事的面,还是选择了卖关子:“你就等着看新闻吧!等着纪怀山找你谈话吧!”
“啊?”
秦锋当场石化,这姑奶奶到底要干嘛,自己已经是党内最底层干部了,再惹出麻烦,该不会滚回乡里当科员吧?
带着无限的忐忑,他回了村委办公室里打开了电视机,浑然忘了记者们还在路上,这新闻报道最快也得明天才会播出。
“对了,我要不先给纪书记汇报一下吧,万一他能量大找找关系能阻止播出呢?”
秦锋摸起电话刚要拨,又放下了:“要是领导问我采访了哪些内容,我答不上来啊!”
于是他又急匆匆地跑出村委,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今天记者来采访了什么,问了什么问题,去了哪些地方,拍了什么画面。
他问得很细,等到除张太白、宝山婶、张桢丰外的15户村民家跑遍,已经是太阳西斜。
不过跑完这一圈他心里倒是踏实了许多,村民们没有瞎说乱抱怨,讲的都是赞扬的真心话、大实话。
那些刚刚翻耕过的土地也正常,农技专家讲了,要让土壤尽在阳光下暴晒3-5天,待土壤发白后再开始种植农作物。太阳紫外线会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越冬的初始病原菌,抑制杂草种子发芽等。
“所以,这些记者应该是挑不出毛病的,他们到底要干啥?”
秦锋摸不准,又问不出来,只能小心翼翼地把这件事给纪怀山汇报过去。
在电话那头,纪怀山的声音挺平静:“我知道,她下午来找过我了。”
“啊?那这报道……这可如何是好?”
“没关系,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既然做了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说白了,咱们这次活动还不是为了村里32位老人嘛,只要他们满意,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吧!”
秦锋听得不对劲,撂下电话后前前后后仔细揣摩了一番,终于找出了重点:“说三道四!”
他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这次领导干部下乡春耕助农的报道,遭到了个别自媒体大V撰文攻击。
对方从电视台的视频新闻中截取图片并且配文点评,先选了机械翻耕的画面,质疑既然有机械作业,纪怀山这位乡党委书记为何还要下地抡锄头?又圈出大腹便便的郭伟民乡长,说他从头到尾都没出汗,难道不是作秀摆拍?
最恶毒的攻击是后面的“长桌宴”,一百多位领导干部下乡助农,竟然还要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给他们做饭炒菜,这到底是下乡帮扶,还是下乡吃喝?
文章通过朋友圈大量转载,有两个公众号的转帖阅读量也达到10w ,看样子被送上热搜是迟早的事。
这要是处理不好,纪怀山就背上“作秀书记”的帽子,以后仕途大受影响。
秦锋怎么也没想到,这么一件为民服务、群众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